;

d

d

早产儿护理健康教育手册 作者: boss     来源: NICU     2017-04-05

    一、早产儿的特征

    1、出生体重:一般早产儿的体重偏低,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出生时体重<1500g,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000g,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2、外观特点:早产宝宝的皮肤柔软,颜色粉红,薄而透明发亮,皮下脂肪很薄,因而皮肤松弛,皱纹多,使早产宝宝看起来更像小老头。早产宝宝的胎毛多,头发细软;外耳廓软薄,紧贴头颅旁;颅骨的骨缝较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头刚刚可见,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的阴囊只有少数皱褶,睾丸多未降入阴囊;手指和足趾的指(趾)甲较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较少。

    3、体温维持:早产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同时早产宝宝的皮肤,汗腺和血管发育都不成熟,不仅不能通过皮肤血管扩张来散发体内的热量,也不容易通过未发育完全的汗腺管排汗,所以体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因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温度降低而降低。

    4、呼吸:早产宝宝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呼吸不规则,往往浅而快,常有呼吸间隙或呼吸暂停。

    5、消化:早产宝宝没有足够的力量吸吮乳头或奶嘴,而且吃奶时吸吮动作与呼吸动作,吞咽动作不能够协调起来,容易呛奶。早产宝宝的胃容量也较小,胃排空时间长,贲门(胃的入口)括约肌松弛,幽门(胃的出口)括约肌相对紧张,容易吐奶;而且宝宝的胃肠分泌,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消化功能絮乱及营养不良!

    6、肝脏:早产宝宝的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合成有助于代谢的酶类及蛋白质较少,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水肿;胆红素结合,排泄能力差,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消退较慢,易引起严重黄疸或核黄疸;肝脏储存维生素K较少,产生凝血因子少,所以早产宝宝容易出现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等;维生素D代谢差,易出现低血钙;肝糖原储存少,易出现低血糖。

    7、免疫系统:早产宝宝的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为全身感染(败血症)

    8、肾脏功能:早产宝宝的肾发育不成熟,肾功能低下,滤过率低,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同时早产宝宝的肾小管功能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9、血液:早产宝宝血液成分与正常新生儿也有所不同,如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红细胞少,出生体重越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越低,所以早产宝宝容易出现贫血

    10、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发育未成熟,哭声微弱,活动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咳嗽,吸吮,吞咽等反射均较差

    11、生长发育: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倍数较足月儿大。1岁时,足月儿体重大致等于初生时3倍,出生体重在1501-2000g的早产儿可达初生时的5倍半,而出生体重在1001-1500g者可达7倍

 

    二、早产儿喂养及营养

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的母亲倡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宝宝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之后,为满足不断发展的营养需要,宝宝应获得营养充足和安全的辅助食品。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两岁以上。

    (1)母乳喂养姿势的四个要点

    ①宝宝的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②宝宝的身体贴近母亲;

    ③宝宝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④如果是新生儿,妈妈不仅要托住头部还要托住臀部。

    (2)母乳喂养的姿势

    摇篮式: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橄榄球式: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为了舒服起见,可以在腿上放个垫子。

    交叉式:与第一种类似,但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

    侧卧式: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乳房,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奶头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3)正确的含接姿势

    摆好姿势,母亲用C字形的方法托起乳房。

    用乳头刺激孩子的口周围,使孩子建立觅食反射。

    当孩子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嘴中。

    (4)如何评估是否有效吸吮

    宝宝每天排尿>6次,排便4~6次,体重增长应> 15g/kg.d。

    (5)含接姿势的七个要点

    嘴张得很大;

    下唇向外翻;

    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

    面颊鼓起呈圆形;

    宝宝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

    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

    能看或听到吞咽。

 

    三、早产儿症状体征的观察

体温测量和判断

    正常新生儿体温:36.5~37.5℃

    测量体温:可以使用耳温仪测量。不建议使用水银体温计,因水银体温计容易摔碎,发生意外。在家不建议测量肛温,容易损伤直肠粘膜。

    发热处理:体温>38.0℃考虑发热

    物理降温:松衣被、降低室温(22~24℃)、温水浴。

    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35 ℃,造成不良影响。

    慎用退热药:易对新生儿产生毒性作用。

    >38 ℃或有异常表现(哭闹、吐奶、精神差等)及时就医。

大小便的观察

    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进行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喂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温馨提示:宝宝服用补铁药物时,大便会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

腹胀

    腹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

    生理性腹胀:正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喂奶后有轻度的腹胀,无其它不适,不影响生长发育。

    病理性腹胀:腹部弥漫性膨隆,腹部张力高,腹部呈紫蓝色,触诊有痛苦表情,叩诊为鼓音,并常伴有呕吐,应及时就诊。

腹泻

    临床表现: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11月份,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多发生在6~18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同时有呕吐和腹胀,宝宝不愿或拒绝吃奶;起病1~2日内出现腹泻,少则一天几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预防腹泻,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倡母乳喂养:宝宝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以使宝宝能得到大量的免疫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尤其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夏秋季最为重要,尽量避免夏季断奶。

    2、合理喂养:做到饮食定时定量,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一起添加。

    3、饮食卫生:平时应重视饮食卫生,最好每天上午喂奶前将全部餐具彻底煮沸消毒一次,分次使用,以防病从口入。

    4、避免接触传染:一旦发现周围邻居或孩子患了腹泻,应注意隔离,以防传染而得病。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同时有呕吐和腹胀,宝宝不愿或拒绝吃奶;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及时就医。

腹泻的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及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

    喂养:适当减少奶量,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必要时更换腹泻奶粉。

    臀部的护理:勤换尿布,每次换尿布后最好用温水擦干净,保持干燥,涂护臀膏。

    控制感染:护理宝宝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若宝宝排便次数多,精神萎靡,请及时就医。

便秘

    早产儿宝宝的肠蠕动比较慢,很容易引起便秘。便秘会引起腹胀、食欲不振和睡眠不安,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大便通畅,以促进宝宝身心健康。

    调整饮食纯母乳喂养能够改善便秘的情况,母乳喂养期间,母亲给予清淡饮食。

    腹部按摩按照婴儿抚触的手法,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刺激排便可将开塞露通便,或用涂油的棉签插入肛门口,轻轻转动几下,刺激直肠壁会引起便意,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便秘和腹泻

    根据宝宝的自身习惯。若习惯每天1次排便,如果现在每天排便4-6次,就必须考虑是否发生腹泻。若习惯每天4-6次排便,如果现在一天只有1次甚至未排便,则需考虑是否发生便秘。

尿布皮炎(红臀,俗称红屁股)

    常常发生在宝宝肛门周围及臀部等尿布遮盖部位,属于接触性皮炎。

    如何避免尿布皮炎

    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勤换尿片:宝宝三个月内大约3小时换一次,有大便后及时更换。

    每次宝宝大便后,立即用温水清洗;外出时,可用无刺激成分的柔湿巾擦拭。

    清洗小屁屁,擦干后,在臀部涂抹薄薄一层护臀霜,可以减少尿液刺激和纸尿裤的摩擦。

    让小屁屁多透透气:每天让宝宝的小屁屁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给宝宝晾晾小屁屁,甚至给宝宝的小屁屁晒晒太阳,这些都能够预防及促进红臀愈合。

    若发生了尿布皮炎,可以尽量多地暴露臀部皮肤,勤换尿布;治疗排便增多的疾病,添加益生菌口服,调节肠道菌群。

 

    四、早产儿早期干预

婴儿抚触

    是一种母婴交流方式,它既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优点:

    婴儿抚触可以促进宝宝的成长发育(体格,智力);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应激反应;促进行为发育和协调能力;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安静睡眠;促进亲子关系。

抚触前的准备

    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25度左右),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作背景,确保十五分钟内不受干扰。

    选择适当的时候进行抚触。宝宝不宜太饱或太饿,抚触最好在宝宝沐浴后进行。

    准备好毛巾,尿布,替换的衣物,护臀膏,润肤油,棉签。先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并相互揉搓使双手温暖。

被动操

    婴儿被动操,不仅是促进宝宝全身发育的好方法,还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游戏。每天坚持给孩子做被动操进行体能锻炼,不但可以促进他的体格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训练方法:

    上肢:两手握住宝宝腕部,先平伸,再屈曲做4次2个8拍。

    下肢:两手握住宝宝?部,向上屈曲,然后伸展做4次2个8拍

    注意事项:将宝宝放在铺着垫子或毛巾的床或台面上,操作者动作轻柔,注意关节的保护。

 

    五、早产儿袋鼠式护理

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是针对早产儿所研发出来的照护模式,让母亲将宝宝拥抱在胸前,皆由皮肤与皮肤的接触,让宝宝感受到母亲的心跳以及呼吸声,仿照类似子宫内的环境,让早产儿可以在父母亲的拥抱及关爱中成长。

    袋鼠式护理对宝贝的帮助:

    袋鼠式护理可以稳定宝宝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由于父母亲皮肤接触给予温暖,使宝宝有安全感,减少哭泣并降低氧气及能量的消耗,延长睡眠时间并加速体重的增长。袋鼠式护理除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减少双亲的压力及焦虑,亦可提供母亲直接哺乳母乳的机会。

    袋鼠式护理前的准备:

    环境:选择安全 温暖 隐私 无躁音的空间

    物品:柔软舒适的沙发,轻柔的音乐,软靠枕,毛毯,搁脚小凳。

    时间:最初可先护理30分钟,若宝宝稳定可延长至1小时。

    父母亲:若患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须等完全康复后才能进行。先上好厕所,洗手,身体洁净(无皮肤疾病),不要喷香水,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穿着前开式宽松棉质上衣并移除项链。母亲需脱下胸罩,若有乳汁溢出时可准备小毛巾擦拭。

    宝宝:脱去衣物穿尿不湿即可。

    实施袋鼠式护理

    父亲或母亲先微躺于沙发上,约60度,调整舒适坐姿,将上衣敞开。

    调整以最舒适,最适合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以直立或60度俯卧于父母亲胸前,肌肤相触,妈妈用手臂支托宝宝臀背部,可在宝宝背上披盖小毛毯,或戴帽子加强保暖。

    当宝宝出现觅乳反应时可尝试哺喂母乳。

    当宝宝出现面部发紫或肤色改变,皮肤冰凉,喘息呼吸且费力,或呼吸暂停等异常征象时,需立即停止。

 

    六、早产儿父母居家照护基本技能

    1.手卫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在接触宝宝之前要洗手,特别是喂奶前,换尿布后,必须要洗手。

    如何洗手?

    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认真揉搓涂抹皂液双手至少15秒以上,再用流水冲洗干净,清洁毛巾擦干。洗手前最好能取下首饰及手表等,因这些物品是蔵污纳垢的好地方。

    2.安抚

    a.当宝宝在安静状态下发生哭闹时,应该先找出引起宝宝哭闹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是否饿了?  喂奶,直接喂养能很快安稳   

    大小便了?  擦净臀部,更换尿布               

    衣服不舒服了?  保证衣服舒适,干燥平整

    需要安全感?  握住宝宝双手并置于其胸前

    b.若经过上诉方法之后,宝宝仍哭吵,应考虑是否是排便时间到了,因为有时宝宝在排便之前也会哭吵。

    c.若哭吵超过3小时,同时伴有呕吐,体温升高,腹胀等情况,可能有疾病存在,需立即就医。

    3.更换尿布

    物品准备:湿纸巾,合适的尿布,护臀膏,必要时使用温水和毛巾。

    注意:擦试时从前向后,尿布松紧适宜。

    4.沐浴

    a.环境准备

    保持环境温度在26-28度(气温低时可使用空调或取暖器),关闭门窗,避免吹风。

    b.物品准备

    清洗过的专用浴盆,浴盆内注入3/4满(水温38-40度),洗澡用小毛巾,同时将大毛巾平铺在床上,需更换的衣服按穿衣顺序安置在旁边,必要时使用沐浴液,合适的尿布,护臀膏,润扶油,棉签。

    5.家庭中需要准备的物品

    儿童床,蚊帐

    几条棉质床单,一床塑料床罩,几床棉垫

    包裹宝宝的棉制薄毯子两条,一条保暖的厚一点的毯子

    棉制宝宝睡衣,不需要有纽扣,拉链和橡皮筋

    尿布和纸尿裤,柔软的小毛巾或湿巾(清洁宝宝屁股用)

    体温计

    洗澡用具:浴盆,毛巾

    其他:宝宝帽子,围嘴或小餐巾

    6.怎样抱宝宝

    经常抱宝宝,会增加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使宝宝的体形更健美。许多人认为这样会使他养成不抱就哭的坏毛病,其实不然,新生儿啼哭大多是由于饥饿,不舒服等原因造成的,是一种正常的运动。

    抱新生宝宝的方法主要有手托和腕抱。手托是指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用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腕抱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着宝宝的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护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等宝宝长大逐渐强壮起来后(一般要纠正胎龄2个月),父母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抱宝宝的方法。(1)怀抱法  将宝宝的头部直接托起,放入肘窝处,用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外侧小屁股,用另一只手掌托起腿部,将宝宝抱起即可,这种抱法是最常见的。(2)坐抱法   用一只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部,用另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小腿部,将宝宝的小屁股放在父母的双腿上,使宝宝与父母面对面,上部身体与父母的腿部成一定角度,但不要太直立!(3)夹抱法  这种抱法常用于洗头时。用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掌托起宝宝的双腿,将宝宝夹在腋下,托住头部的这只手的肘部可夹住宝宝的小屁股(借助髋骨关节的力量),用另一只手为宝宝洗头或做其他护理。

    (4)直抱法  常用于吃奶后给宝宝排胃内的气体。双臂搂抱宝宝,一只手托起宝宝的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小屁股,使宝宝直立地趴在父母的肩上,然后由托头的手轻拍宝宝的背部。

    父母抱着宝宝活动时,他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也更多,这对他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每天躺在床上的新生儿,父母虽说省心了,但与宝宝的交流也少了,会失去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

    7.护理早产宝宝的臀部

    早产宝宝的臀部皮肤是较为娇嫩的地方,不仅容易被不合适的尿布摩擦,而且也很容易受大便的腐蚀和污染,受损伤的臀部皮肤更容易被感染,所以,父母需要格外关注宝宝的下屁股。

    (1)早产宝宝的尿布应勤换,每次更换尿布时,可用温开水或湿巾清洗臀部,保持臀部的干燥,最好涂上油剂的护臀膏,以减少皮肤与粪便接触,起到干燥,吸湿作用,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2)早产宝宝使用的尿布首先要选用无菌,柔软,透气性强的,以减少尿布对皮肤的损伤,如擦破,过敏,感染等。要洗尽残留在尿布上的染料,洗涤剂及肥皂或橡胶,塑料物,以免直接接触皮肤引发皮炎。适用于早产宝宝的一次性纸尿裤较少,尤其是适用于低体重早产儿的更少。纸尿裤容易出现侧漏,也会让局部皮肤处于封闭状态,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尿布疹的发生,所以至少每隔2-3小时要给宝宝更换一次纸尿裤,在较热的环境中应尽量少用一次性尿裤。

    (3)腹泻的早产宝宝,由于大便次数较多且呈酸性,更容易刺激皮肤,所以,应在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使用鞣酸软膏涂在臀部皮肤表面,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防止出现皮肤损伤。

    (4)一旦出现尿布皮疹,父母也需要镇静应对。尿布皮炎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发生在宝宝尿布遮盖区,是宝宝常见的皮肤疾病,它表现为臀红,皮肤上有红色的斑点状皮疹,严重者会溃烂。宝宝会因为疼痛而爱哭闹,烦躁,睡不踏实。如果尿布疹较为严重,建议父母最好让宝宝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但不要将塑料布紧贴宝宝的臀部皮肤放置,并应用鞣酸软膏,护臀膏,或者将植物油加热消毒后涂抹患处,有溃烂时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果已经确诊宝宝的尿布皮炎是由于霉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制霉菌素等抗霉菌药膏外涂患处治疗。

    8.护理早产宝宝的脐部

    脐带残端是宝宝身体上的一个创面,也可以说是一个伤口,很容易受到感染。抵抗力的早产宝宝,更容易受病菌侵袭。宝宝可能因为小小的脐炎,导致致命的败血症。而脐部护理是防止脐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1)出生时,医生会用消毒纱布包裹脐带残端的,生后1天内,应该打开脐带的包布,让脐带伤口暴露,这样有利于脐带残端的干燥。

    (2)一般脐带残端在出生后7天左右自然脱落,脱落后局部仍应保存干燥,清洁。将宝宝的尿布向下反折,防止尿液浸湿,污染脐带残端处。

    (3)出生后,每日应该注意脐部情况,出生2小时内应注意脐部有无出血,以后每日洗澡时,检查脐部有无红肿,脓性或血性分泌物。若脐轮红肿,脐窝潮湿或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可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浓度为75%的酒精洗净;若脐部感染严重应及时就医,不要擅自外敷未经消毒的药物。

    (4)给宝宝洗澡时,不要淋湿脐部;宝宝的内衣要勤换洗,消毒,以免脐部感染。

 

    七、早产儿居家急救基本知识

预防窒息

    婴幼儿窒息的常见原因:

    1、奶汁呛入气道引起窒息。

    2、母亲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堵住口鼻引起窒息。

    3、包被蒙头过严,捂住口鼻,不能呼吸引起窒息。

    4、母亲熟睡时,身体和手臂堵住宝宝口鼻,引起窒息。

    误吞入钮扣、瓶盖等细小物件。

    预防:

    喂养时机正确:不在宝宝哭泣或大笑时喂奶;不等宝宝饿极了才喂奶,宝宝吃得急,容易呛,宝宝吃饱了,不可强行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姿势体位正确:详见母乳喂养篇。

    人工喂养时,宝宝不能平躺,应采取斜卧位,奶瓶底高于奶嘴,乳液充满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过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养的奶嘴口不可过大,倒过来时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注意观察: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面色表情,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的口鼻,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汁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的宝宝或者早产儿更应加强观察。

    拍背:拍背后放回宝宝床上,应抬高床头15&deg;,右侧卧30分钟后再平卧,不要俯卧,防止发生窒息。

    吐奶后的处理:擦净宝宝面颊,包括耳部、颈下的奶汁

宝宝呛奶窒息急救方法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常见现象。如果宝宝不小心呛奶,最好先观察宝宝的呼吸,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立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面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住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最后,用小棉签清理鼻孔。

    严重状态: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足底,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再浪费时间于如何把异物取出。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

    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异常。

    对常吐奶的宝宝,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宝宝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宝宝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宝宝,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另外,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应防止奶头堵住宝宝的口、鼻,导致窒息。

 

    八、早产儿出院准备

    疾病治愈,体重达2千克及以上。父母准备住院发票,洁净的宝宝衣物、尿布等。

 

    九、早产儿安全防范

    外出必备及安全

    外出时带好宝宝必备用品

    换衣服用的平面(如可以叠起的垫子和塑料布);

    一次性尿不湿;

    宝宝卫生纸;

    干湿纸巾;

    若母乳喂养,带上乳垫;

    若配方奶喂养,带上奶瓶和奶粉;

    帽子;

    毛衣;

    吸引孩子注意力用的玩具;

    装脏尿布的塑料袋。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感染。

    外出时大人要把宝宝看管好,要在你的视线范围内。

    推车使用的安全

    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

    不要让小宝宝坐在座垫以外的地方。

    坐车时,两侧的滑轮锁必须处于完全锁好的状态。

    乘坐的时间以每次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居家环境要求

    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室温一般在24℃~26℃,湿度55%~60%。室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保暖安全

    宝宝睡眠的时候要保持温暖,但不要太热。避免睡在空调的风口下,严禁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

    警惕捂热综合征

    此症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宝宝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若不注意科学护理,最易诱发此症。

    睡眠安全

    锐器损伤或意外伤有棱角、尖锐的居家物品应远离宝宝,还应防止妈妈手指甲或首饰造成对宝宝划伤,宝宝也需指甲定期修剪,不宜过长。避免头发-止血带综合征(Hair-tourniquet syndrome)的发生,是由于头发或细线等缠绕在手指或脚趾上,引起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或脚趾的压迫症状,常因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引起肿胀疼痛,宝宝哭吵不安。

    同屋分床睡

    和父母睡一个房间(半岁以内),但不能同睡一张床,因为大人睡得过熟,会压住宝宝,或大人的被子堵住宝宝口鼻,会引起窒息。大一点的宝宝呼吸困难时,能下意识地反抗,但一两个月的小宝宝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宝宝床要求

    符合安全指标,栏杆要高于60厘米,以防宝宝摔下来,栏杆的间隙合适,过大宝宝小脚容易滑出来,过小则容易困住宝宝的胳膊和腿。

    床上用品

    床垫不要太软,最好使用棉质毯子和被子,不能使用羽绒被,太软太大的枕头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宝宝头部周围避免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宝宝口鼻,引起窒息。床头放缓冲垫(床围),其功能为挡风和保护头部。注意不要用枕头、毛毯等代替,因为这些东西放不稳,会倒下来压住宝宝。

    其他注意事项:

    拍照不用闪光灯;避免强光直射双眼,宝宝床头不宜使用床头灯;避免高分贝声音的刺激;使用环保家具,甲醛含量低;妈妈不宜涂指甲油;不在室内吸烟;不在宝宝衣服使用别针;衣物忌放樟脑丸;尽量不要让陌生人抱孩子。

 

    十、出院后门诊随访

    早产儿需门诊随访的频率:

年龄

小于6月龄

6-12月龄

1-2岁

随访频率

每月一次

每2月1次

每3月1次

门诊随访时间:

    每周一至周日下午:新生儿科门诊

    每周二下午、每周三上午:新生儿专家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