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围产护理学 2020-11-10

围产护理学是绍兴市首个护理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以产科、新生儿护理为核心内容,借助医院母体医学、胎儿医学、普通产科,集合新生儿医学等相关优势学科资源,是医院集中力量打造的重点学科之一,承担着绍兴地区各区(县、市)孕产妇、新生儿的危重、疑难病人的转诊救治护理任务。并在促进自然分娩助产关健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孕产危急重症护理流程的优化与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研发,早产儿发展性照护技术的创新、优化与研发,纯母乳喂养整体化规范方案示范与推广应用研究等起主导地位

孙秀娟主任护师是学科带头人,在妇产科、新生儿临床护理及护理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有较高造诣,对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学科团队拥有成员41人,高级职称11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6人,硕士研究生2人,母婴专科护士4名,儿科专科护士4名,国家级母乳喂养指导师1人,省级母乳喂养指导师7人,护士本科学历达100%。目前学科中有1人担任省护理学会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名、常委1名、委员2名 ,担任市护理学会及其专科学会主任委员 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4名。其中学科带头人为浙江省护理学会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护理组委员,绍兴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绍兴市妇产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常务委员、助产危急重症学组常务委员,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第一届产后母婴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护理与康复》杂志编委,对本学科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学科设置。学科下设7个产科病区、1个分娩室及1个新生儿监护中心,开放床位300张。年分娩人数约13000人次,年出院人次达30000多人次。二、技术支撑。微创接生技术水平持续提高,高自然分娩率、低会阴切开率为省内领先。自然分娩率>60%,其2018年会阴切开率<12%,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3.86%,新生儿窒息率 <0.34 %。采用无保护或适度保护会阴技术,营造人文、创新、灵性分娩体验。组建快速反应团队,建立清单式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危重抢救综合技能。早产儿PICC置管技术日益成熟;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护理、脐动静脉置管术护理配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规范等使急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救护效能有质的飞跃;早产儿发展性照护技术、袋鼠护理技术应用,提升患者及家属参与率。三、服务特色。全产程分娩镇痛、家庭和导乐陪伴分娩特色处于国内先进;产程中各种自由体位分娩技术为国内先进;助产士咨询门诊让助产士提前介入孕产妇的围产期的管理,提高自然分娩率;新生儿围分娩期发展性照护常态化;新生儿基本保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提供了高质、循证、规范、人文的新生儿护理;早产儿特需护理门诊,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发展;成立绍兴市首家母乳中心库,优化完善母乳中心管理,使新生儿、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持续提高到80%以上,有效在降低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结合中医手法通乳,开展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纯母乳喂养依从性;四、制度保障。制订和实践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AC)护理规范;制定急产护理规范、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规范并不断优化。五、技术创新。护理团队与多学科合作,围绕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基础带教及病人的出院宣教和随访等方面技术创新,近三年来学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注重发挥本学科优势,推广研究成果。市级课题3项,参编《母婴专科护士培训丛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0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1篇、发明实用新颖专利3项、承办市级继教项目12项。

围产护理学科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核心,以护理技术为支撑,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学科方向特色鲜明,水平优势突出的护理学科队伍;争取和承担省级科研课题项目,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学术地位有较大提升;以本学科为中心,使孕产妇、新生儿护理,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创建浙江省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和新生儿专科护士、助产士规培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孕产儿安全护理为重点,致力于营造人文、创新、灵性分娩技术,提供高质、循证、规范、人文护理,以实现尊重生命,呵护妇儿光荣使命。

围产.jpg


上一篇: 生殖遗传学

下一篇: 儿少卫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