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宝宝健康,从“齿”开始     来源: 《婴幼儿龋防治指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年9月第56卷第9期ChinJStomatol,September2021,Vol.56,No.9849-856     2023-12-05

每年的920日是“全国爱牙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岁组儿童患龋率达50.8%5岁组儿童患龋率达71.9%,龋病仍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第一大口腔疾病。我国儿童严峻的患龋状况提示,预防儿童龋病的关口应前移。龋齿正危害着我国儿童的口腔健康。

那么要如何做好预防?

首先从喂养开始,母乳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且母乳喂养对婴儿学习正确呼吸、吮吸及吞咽均有明显优势;但乳牙萌出后按需母乳喂养和过长时间母乳喂养是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含乳头入睡的婴幼儿患龋率显著高于不含乳头入睡者;针对母乳喂养与婴幼儿龋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到婴儿6个月,之后结合辅食添加情况,母乳喂养可延长至2岁或以内;养成不含乳头入睡的好习惯:建议3个月内可夜间喂养2次,4~6个月减少到1次,6个月以后最好不再夜间喂养。

6个月以后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步添加辅食:7~12个月的婴儿乳牙开始逐渐萌出。7~12个月辅食建议保持原味,不在奶、粥、果汁或其他液体里加糖,不给婴幼儿软饮料和甜点,不让婴幼儿长时间口含甜奶或甜饮料;此外,看护者可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口腔中的致龋菌传播给婴幼儿,所以在喂养时应避免用自己的口腔接触奶嘴检测温度,不跟婴幼儿口对口亲吻,不将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婴幼儿,不共用餐具。

大部分幼儿1岁后乳磨牙开始萌出,咀嚼能力明显提高。开始断奶的时间可在10~12个月,首先断夜奶,1岁半或2岁完全断奶。断奶的目的不是完全断绝母乳,而是让幼儿循序渐进过渡到食用家庭膳食。1岁时鼓励幼儿使用水杯(或吸管),尽量减少使用奶瓶,1岁半脱离奶瓶,不用奶瓶当做安慰奶嘴。

那么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吃糖呢?

糖是婴幼儿龋的主要致病因素,进食含糖食品次数越多,越容易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因此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婴幼儿应尽量减少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总量和次数,避免在两餐之间进食含糖食品,不喝碳酸饮料。建议1岁以内婴幼儿不喝果汁(100%纯果汁或果汁饮料),1~3岁幼儿每天喝果汁的量限制在120ml以内。

什么时候需要给宝宝做口腔护理?

口腔中的致龋菌可导致龋病。因此,建议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维护婴幼儿口腔卫生,引导婴幼儿建立口腔卫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婴幼儿龋。

婴儿从出生后家长即开始为其清洁口腔非常重要。

乳牙萌出前:为婴儿清洁口腔前,家长需认真洗手,然后在手指上包绕干净柔软的纱布(或婴儿专用口腔清洁指套),蘸温水轻轻擦洗婴儿牙床、腭部和舌背,每天至少清洁1次,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婴儿口腔中的新情况。可将清洁口腔和洗脸、洗澡放在一起,使婴儿熟悉口腔清洁动作,将来也更容易接受刷牙。

乳牙一旦萌出,家长就必须为婴幼儿刷牙。家长可用纱布、指套牙刷或儿童牙刷为婴幼儿刷牙,清洁婴幼儿上下颌牙齿所有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2岁幼儿,家长可以教幼儿刷牙,但承担刷牙任务的主体是家长。幼儿自己刷牙,家长需要在幼儿刷完后查遗补漏,再彻底清洁1次。刷牙时宜选择小头牙刷,这样牙刷才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刷到所有牙齿的表面。提倡一人一刷一口杯,不与其他人共用,避免细菌传染。

乳牙萌出建立邻接关系后,家长就需要开始使用牙线清理婴幼儿牙齿邻面。正确使用牙线是安全有效清洁口腔的方法,可以预防龋病发生。建议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带宝宝进行口腔检查呢?

婴幼儿宜在第1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通常为出生后12个月)内进行1次口腔检查

1次口腔检查后根据婴幼儿患龋风险评估情况,建议患龋风险低的婴幼儿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者每3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

0~3岁婴幼儿局部用氟指导

出生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第1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宜使用含氟牙膏为孩子刷牙,每天2次;为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0~3岁婴幼儿使用500~1100mg/kg的含氟牙膏,每次使用量为米粒大小(15~20mg),刷牙后使用纱布去除口内余留牙膏。

根据婴幼儿龋风险评估结果,自第1颗牙萌出起,可由专业人员进行个性化的婴幼儿牙齿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建议对患龋中、低风险的婴幼儿,每年使用含氟涂料2次;;对于患龋高风险的婴幼儿,建议每年涂氟4次。

特别提示:3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使用含氟泡沫、含氟凝胶和含氟漱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