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让听力残疾儿童聆听美好世界     来源: 与耳有关微信公众号     2024-03-03

听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不仅会使听力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儿童语言发育以及情感心理上等多方面的问题。据调查,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我国每年约有1200万新生儿出生,如果按每一千个新生儿中有2名有听力损失,每年将新增听力损失新生儿至少2万名。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最终让听损儿童能够正常交谈。

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要进行听力初筛,如果听力初筛不通过,则需要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听力复筛。若听力复筛仍没有通过,则需要在3个月内转诊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相应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
听力测试通过(PASS)继续接受听力筛查,平时注意耳保健和听力保护;可疑情况时及时就诊。

注意:

①筛查通过仅表示宝宝当前听力水平及发育正常,但自身或外界的有害因素依然存在,仍有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害的可能,在长大过程中出现听力损失。

②部分宝宝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即使筛查通过,生活中仍然需要保持持续关注并定期进行听力监测,发现异常尽快检查确定。

听力测试不通过(REFER)初筛不通过不一定等于有听力损失。环境吵闹、测试条件不佳;探头松动或放置不准确;宝宝哭闹、配合度差;耵聍、羊水未干等,均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若初筛不通过,务必在42天内进行复筛,如果仍不通过,则需转诊至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制定听觉干预措施。

常见干预措施:

药物 —— 中耳炎、突聋、听神经病

手术 —— 外、中耳畸形

助听器 —— 感音神经性聋(气导)、双侧外耳道闭锁(骨导)

人工耳蜗 —— 助听器佩戴无效、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听力筛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现有听力损失的儿童,然而,并不是所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在出生时即表现出临床症状。一些听力损失较轻的儿童在听力筛查中往往容易被遗漏。迟发性、渐进性耳聋以及药物性耳聋的儿童,出生时听力表现正常,在听力筛查中无法被检出。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十分必要。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时脐带剪短后,从脐带中采集脐带血(2ml),筛查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热点突变。可以及时发现由耳聋基因突变导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高危儿,以及药物性耳聋敏感儿,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

耳保健内容

1. 正确地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 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 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 远离强声或持续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 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 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 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 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痛、耳涨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