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请您支持绍兴市首届“绍兴名医”候选人张秀兰主任 作者: boss     来源: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办公室---渭南     2008-11-10

姓名: 张秀兰   编号: 11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521 

张秀兰主任是我院产科主任、首席医生,主任医师,她几十年如一日服务广大产妇,现在张秀兰主任有幸入围绍兴市首届“绍兴名医”评选候选人,请大家支持张秀兰主任,投上您宝贵的一票。投票方法如下:

1、短信:移动、联通用户将你选择的候选人张秀兰编号:11分别发送到10621062812,小灵通用户将你选择的候选人张秀兰编号:11发送到1065924528,小灵通、固定电话拨打16880022进行投票。

2、网络点击:登陆“绍兴卫生”网站(www.sxws.gov.cn)进行网上投票。

网上、短信等投票截止时间于12月8日24时。


 
  感谢您的支持!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记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张秀兰

   张秀兰,女,19521月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197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曾多次荣获局级先进、被病人提名为最满意医生。现为绍兴市重点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高危产科主任,主任医师,越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担过6项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经皮脐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研究》等2项研究课题系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早孕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研究》等6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省内空白,《细菌性阴道病和不良围产结局研究》等3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系及夫妻共享率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获省医学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11个地市唯一一个妇产科领域最高奖。

      在绍兴,提起张秀兰,许多做了妈妈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她们会津津乐道地向你讲述张医师一系列的动人事迹,通过这些事迹,一个对事业执着追求,对病人无限关爱的医者形象就会浮现在你的面前。
人们对她的评价是:无论你是谁,她都满面春风;只要有需求,她都有求必应。她在紧张而平凡的工作中全身心地付出,她也在默默地付出中得到人们的尊重。
一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何以能在群众中享有如此高的威信和知名度?这一切的获得,均来源于两个字——奉献。
执着的追求
      俗话说:累死累活妇产科,这句话只要是医疗行业的人都知道其隐含的艰辛。而在妇产科中高危病区又是一个责任重、工作累、危重病人多、风险高的科室,稍有不慎,随时会有差错纠纷发生。张医师经常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结婚、生子、考大学,我们所做的对整个家庭都很重要,自己多付出一点,值!
      张医师不但自己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对科室员工要求也非常严格,她常常告诫员工:我们同时面对的有母亲和胎儿,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对医务人员来讲哪怕是一点点疏忽,就有可能会给病人造成一辈子的不幸,甚至给整个家庭笼罩上阴影。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她二十几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解国内外学术进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去年的一天,从满屋的门诊候诊病人中,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医师发现了一位身材特殊的孕妇,经染色体检查,该孕妇本人得的是先天性遗传病——脱纳氏症。这种疾病比正常妇女少一条X染色体,按常理这种病人是无生育能力的。查阅大量国外文献后,了解到这种病人因卵巢功能极端变化,患者只有0.2%妊娠机会,而50%以上胎儿可得先天畸形,妊娠结局很差。面对有一线希望的可能及孕妇殷切的要求,张医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先进的宫内诊断技术,使得该孕妇最后顺利剖宫产得一健康的新生儿。这位母亲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认张医师为外婆。
      99年科里一位子宫肌瘤病人,手术后严重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张医师亲自组织抢救,大到指挥调度医院抢救小组,小到血压的测量,尿量的观察,连续三天两夜守护在病人身边,直到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硬是把病人从死神身边拉回。
已是正高级专家的张秀兰医师自1976年毕业以来的26年中,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妇产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围产医学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1993年她赴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研修,使她的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并在科研上取得了多项成果。她的《早孕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的科研成果填补省内空白;1999年的《细菌性阴道病和不良围产结局研究》又被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并于2001年应用于临床并加以推广,这是绍兴妇保院首次获推广的科研成果。目前又主持着市里的两项重点课题,攻克宫内诊断难关,提高绍兴市出生人口质量。近几年来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发表论文20多篇。
      经过20多年的学习、钻研、实践,张秀兰医师已精通了产科领域所有难产处理和妇科各种疾病的诊治,但她仍在业务钻研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跋涉和追求着。20多年来,她做的手术不计其数,对每个手术她都仍象第一次做手术那样仔细、认真,绝不允许自己哪怕是一丁点大的差错发生。“只要有张医师在场,我们就放心。”这是广大病人及家属的由衷之言,也是对张医师的真实评价。
火热的情怀
      张医师技术精湛,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她为人随和,无论远的、近的,还是市内的、市外的,面对每一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病人,她总是象待亲人一样,使人感到亲切。她以一颗火热的心真诚地帮助了需要自己帮助的每一个病人,为此结识了许多特殊的朋友。
      几年前有位在福利院工作的病人,患有进行性痛经症,临床诊断盆腔内异症子宫腺肌病。该病人因儿时佝偻身高仅1.20米,巨大的肿瘤不仅占据整个腹腔,还累及胸腔,心肺功能差,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在其他医院几进几出后,最后碾转周折找到了张医师。面对这样一位残疾病人,张医师不忍心推辞,欣然接受了她,她冒着很大的风险为病人做手术,挺过了心肺衰竭这一关。手术的成功使病人得到了健康,从此这位病人视张医师为知心朋友,一直交往至今。
      另有一位妇女患肾病综合征,每次妊娠并发重度妊高征,几经剖宫产,但结局均很差,多次的死胎死婴,使她感到绝望。当张医师听到有这样一位病人时,就主动地联系找到这位病人,通过耐心地讲解,使病人了解到要想母儿安全地渡过妊娠期,就必须很好地控制母体本身的病情。她亲自为其制订治疗方案,进行计划妊娠和孕期监护,怀孕后实行全过程的监护处理。前后经过约三年的时间,病人终于剖宫产顺利地得到了一健康的宝宝。
      1999年秋天,正好张医师值班,一位产妇因中毒性休克住进高危产科,连续抢救十几小时才控制住了病情。按理,值班人员第二天可以休息,但出于对病人的负责,张医师还是留了下来,和其他医生一道继续第二天的抢救。经过两天两夜地抢救,两条生命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了。第三天,许多同志劝她回去休息,但因第三天要组织医生对此例病案进行讨论,作为科主任和讨论主持人,张医师还是留了下来。这样直到晚上9点,张医师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多少年来,张医师以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善良的、无私的爱心,火热的情怀,温暖着每一个病人,使医患之间的心连在了一起。
心中唯独没有自己
      曾经有一天傍晚,张医师偶尔准时地下班了。走进家,正在做饭的丈夫和女儿都很惊奇,异口同声地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早下班了?”弄得张医生哭笑不得,一股对家人深深的内疚涌上心头。是的,自从自己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在她的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病人和医院。
97年医院迎接上等级检查,白天有忙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病人,晚上有一大摊事务工作要处理,连续2个月每天晚上十点回家。张医师还幽默地说:“这一段时间太阳是什么颜色都快忘掉了。”终于有一天,累倒在手术台旁。一躺30多天了还不会翻身,张医师的心头象沉了铅一样,源源不断来医院看望张医师的朋友、同事、曾经的病人深情地说:“肯定会好的,您做的好事太多了,好人会有好报的。”2个月后,又看见了她忙里忙外的身影,不同的是颈部戴上了一只颈托。手术太累了,得的是“急性颈椎椎间盘脱出”。
      平时科里大事小事随叫随到,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必定到场,家人风趣的说;我们家电话是她专用的。当时,而年幼的女儿最怕的是妈妈休息在家时的电话铃声,因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无论任何场合,随时都会把母亲从身边“夺走”。
1999年的冬天,张医师休息在家,晚上难得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吃顿饭,那一天,女儿也特别地开心,不停地与妈妈谈论着学校里的一切。正在兴头上,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种和谐美满的团聚气氛。“喂!张医生,有急诊,我们马上派车来接……”话还未说完,对方就急急地把电话挂了。五分钟后,张医师随急救车的呼叫声赶往出事地上虞。一位产妇因子宫破裂大出血急需抢救,而且该产妇的子宫已经过三次缝合,这无疑给抢救带来了困难。张医师凭着精良的医术,终于把血止住。抢救持续到深夜,回到家已是第二天的清晨。
      张医师有一个温馨的家,也想和自己的家人多聚聚,然而她的生活总在为病人忙,为科室忙,对丈夫和女儿都深感内疚……女儿有时不理解,张医师总是这样说:“面对需要我的病人,面对生命垂危的产妇,我能忍心吗?原谅妈妈吧!等你长大了会理解的!”
      对待病人如此,对待自己的职工张医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96年夏天,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的小王突发高烧,全身无力,需休息治疗。但小王不是本地人,刚到绍兴人生地不熟,谁来照顾病中的小王?这件事让身为科主任的张医师操上了心,“小王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张医师为她请来了内科医生进行会诊,不管白天工作有多忙,那天晚上张医师亲自当上了小王的陪护,看着高烧不退的小王,张医师又不停地为小王用酒精擦浴,用温水擦身,第二天又不时地看护在左右。这种情形,科室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纷纷自觉地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小王痊愈了。但这件事使小王深深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大家庭的温暖。此后,小王工作更卖力了,因为她深深地懂得,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报答张医师及同事的关心和爱护。凡是本院职工生孩子,就一定会有张医师在身边呵护处理,直到分娩结束。老一辈视她为亲儿女,同辈视她为亲姐妹,小辈对她敬重如家长。只要与张医师接触过的人,都会感觉到张医师胸怀的宽广和博大,在她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别人。每年的春节,是聚家团圆的好日子,张医师却总是主动放弃这种休息,把机会让给那些家在外地的职工。她还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同事们:“挤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不要给老人留下太多遗憾。”是的,她留给家人的遗憾实在太多了,赴日学习其间,抱病在床的父亲去世了;在杭学习时,公公急病去世;最让她至今想起来仍心头隐隐作痛的是18年前,在上级医院进修,连续一年未回家,学习结束后由于工作忙,把回家的时间一改再改,但还是未能如愿,母亲捎信来说这一别一年多有很多很多话想对她说,后来思念女儿的母亲实在等不住了,专程从乡下赶到城里看女儿,但碰巧赶上张医师抢救病人不能脱身,约定春节畅叙亲情,谁知在春节前夕母亲脑血管意外突然去世,这“畅叙亲情”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生活在身边的三位老人临终均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到现在为止,张医师只要一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就会潸然泪下。
      张医生就是这样凭着“敬业爱岗,奉献事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默默地耕耘在妇产科领域上,获得了病人和同事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