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d

【绍兴晚报】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 难道是“乳糖不耐受”? 2020-10-14

随意停止母乳喂养,擅自更换无乳糖奶粉,这种做法欠妥

    家住越城区的毛女士是位新手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宝宝,进了几个微信育儿群,向群里的妈妈们学习育儿经验。近日,群里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家宝宝被诊断为“乳糖不耐受”的经历,还把宝宝便便拍了照片传上来,妈妈们见后炸开了锅,毛女士一看,这大便的形状,与自家宝宝的差不多!

  在育儿群里,妈妈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除了腹泻,还有肠胀气,会哭闹,脚会用力蹬……毛女士对照后觉得自家宝宝出生第15天,纯母乳喂养,大便每日六七次,并且还是稀糊状、黄色,偶尔也会偏绿色,有无故哭闹、小肚子鼓鼓、两只脚时不时向上蹬等现象。

  毛女士越看越觉得不对劲,高度怀疑宝宝就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赶紧让家人带着宝宝到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小儿肠道门诊就诊。当天接诊的是该院儿内科钟永兴医师,他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认真仔细地为宝宝做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发现毛女士的宝宝是正常的新生儿。

  毛女士还是不能理解,宝宝每日大便六七次,并且大便呈稀糊状,难道不是腹泻?

  钟医生解释,新生儿主要是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就是平常所说的“生理性腹泻”。只要宝宝每日有6次以上的小便,体重增长快,说明宝宝的生长发育良好,不用担心宝宝营养不足。宝宝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特别是宝宝出生6个月可以添加辅食后会明显好起来。

  那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呢?

  钟医生介绍,“乳糖不耐受”是指母乳或者奶粉中的乳糖不能被肠道中的乳糖酶分解,或者肠道内的乳糖酶不足、功能不足导致不能充分分解乳糖,出现胀气、腹泻等情况,大便会带有泡沫,并具有酸臭味。宝宝常见为以下两种原因: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缺乏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二种是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缺乏一般是肠绒毛顶端受损后表现的乳糖酶缺乏,比如继发性的轮状病毒肠炎、小肠功能不全等引起。

  “乳糖不耐受”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如果是先天性原因引起,则应尽量避免摄入乳糖,或者长期服用乳糖酶,以补充体内缺失的乳糖酶。如果是由于一些疾病因素引起的乳糖酶缺失,则可以通过少量接触乳糖,刺激体内乳糖酶的合成,一般半个月就会恢复乳糖耐受能力。

  钟医生强调,“乳糖不耐受”多数为继发型。临床诊断“乳糖不耐受”,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检验综合判断。实验室诊断“乳糖不耐受”时,将母乳换成无乳糖配方的奶粉或者鲜牛奶,患儿的腹泻症状立即缓解、消失,或者直接检测婴幼儿的尿液中半乳糖的含量阳性,方可诊断。有的妈妈怀疑宝宝是“乳糖不耐受”,随意停止母乳喂养,擅自给宝宝更换无乳糖奶粉,这种做法欠妥;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喂养,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

  据了解,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在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参与大脑的发育过程,婴幼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乳糖对婴幼儿期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母乳中含量最为丰富,约7.2克/100毫升,牛乳中含量是4.7克/100毫升;所以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