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

2015-12-012683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20来,向‘零’艾滋迈进” 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意在说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集中各方面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解防治工作难题,控制艾滋病流行。

      一、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二、 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三、艾滋病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孕期、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母婴传播三个重要时期:孕期—宫内感染;产时—分娩过程中感染;产后—哺乳期感染。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四、怎样预防母婴艾滋病病毒传播?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的喂养是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五、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