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下,容易感染结核病。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每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肺结核在浙江省甲乙两类法定传染病当中,发病率常年居首位或第二位。今天3月24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
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的慢性感染病性疾病,可侵及身体多种脏器和组织,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性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痰、咯血等。
二、传染源:是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和动物(主要是牛)。
三、传播途经:以空气传播为主。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被周围健康人群吸入而产生感染。痰干燥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感染。其他途经少见如饮用带菌的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母婴传播及经皮肤伤口感染。
四、肺结核主要症状:
(一)全身症状:发热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多数起病缓慢,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或半晚,可伴有疲倦、盗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月经失调等。
(二)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和胸痛等。一般咳嗽轻微、干咳和少量黏液痰,继发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
(三)其他系统表现:结核菌不仅局限于肺部,还侵犯身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称为“肺外结核”。如抵达腰椎结核表现为腰痛;淋巴结核表现为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肾结核则表现为血尿。
五、肺结核的主要检查项目:痰涂片和X光胸片检查是诊断肺结核最传统、方便而快速的必备检查,能快速的检查到医学上需要的数据与患者的详细病情,帮助确认病情的程度,对肺结核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六、结核病的预防: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均衡膳食,增加机体抵抗力,掌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1.控制传染源: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2.切断传播途经:管理好患者痰液是关键。
3.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出生24小时,体重达2500克者可以接种卡介苗,可获得疫力,但不提倡复种。对儿童、青少年或HIV感染者等有感染结核杆菌好发因素而结核杆菌试验阳性者,酌情预防用药。
七、结核病的治疗: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立即服药,并且多药联用、不能中断、坚持服药6-8个月,服药期间还需要定期复查,任何治疗的改变都应该由医生决定。结核病化疗方案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
1.联用: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
2.规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3.全程: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通常为6~9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八、结核病的预后: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多可痊愈。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您的健康、工作、生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家人和朋友。结核病人通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一般两到四周左右可以是传染性消失或者减弱。痰涂片结核菌检查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观察治疗效果、评价结核病是否治愈的主要依据。
温馨提示: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传播。如果您及您身边的人出现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结核病防控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不但需要政府重视、部门协作,不断完善政策、健全工作体系、落实防治措施。同时,要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多通风,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些都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WHO提出的“消除结核病”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