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俗称“瘴气”、“打摆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25种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疟疾的流行面极广,每年,疟疾引起的临床病例约有3-5亿,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疟疾。它威胁着约占世界人口40%的23亿人民,逐渐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影响家庭的安宁,加大了儿童生存的危险。
请您立即行动起来,“关爱自己,关注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您的贡献。
一、疟疾是怎样传染的?
疟疾是以按蚊为媒介,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是通过蚊子叮咬吸血进入人体的。
疟疾的发生和流行必需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染媒介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即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疟疾病人;传染媒介是吸疟疾病人血后带有感染子孢子的按蚊;易感人群即为健康人,被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后即可得病。三者的关系好比种子、播种者和土壤,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三个环节同时存在,疟疾流行才有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疟疾流行即告终止。
二、疟疾的临床表现
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常见并发症: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疟疾性肾病等。
三、孕妇和婴幼儿疟疾
疟疾不仅威胁着一般人的健康,尤其对孕妇和婴幼儿的影响更为严重。孕妇得了疟疾会造成严重贫血、并能促进子痫等疾病的发生,还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甚至引起胎儿先天性疟疾。即使侥幸顺产的婴儿亦不健康,生下来就有贫血、不规则的发热、脾肿大等,老百姓称之为大肚子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因此患疟疾的孕妇必须采取全程足量治疗——否则一些疟原虫将会在血中存活,并使她再一次发病。这样对婴儿非常不利。
四、孕妇、婴幼儿得了疟疾后有些什么表现呢?
孕妇疟疾与平常人相似,但症状特别严重,发作时怕冷寒战继之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有时有腹泻、呕吐,最后出汗热退。发作具有定时性、规律性。
婴幼儿疟疾除较易发展成重症型外,与成人不同的其它特点是:逐渐起病,患儿不活泼、懒动或哭闹不安,不吃东西,呕吐、腹痛伴气胀或腹泻。呈不规则的发热。仅有畏寒而无寒战,退热后半数不出汗。高热者可见惊厥和抽风,易发展成脑型疟疾。贫血发展快。可有咳嗽和肺部罗音。病死率远较成人高。
五、怎样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止蚊子叮咬,因此预防疟疾主要针对蚊虫进行防治。蚊虫防治的目标主要是传染媒介的蚊虫种群。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环境治理包括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例如搞好环境卫生,通过翻盆倒罐、用沙填平村庄周围的水池或水塘、移开可能积水的废弃容器、清除沟渠边缘杂草使水的流速加快等方法消灭蚊子的孳生地等。
物理防制是利用各种机械、热、光、声、电等手段以捕杀、隔离或者驱赶蚊虫的方法。人们在睡眠时挂蚊帐,就是一种物理防蚊的方法。家里装纱门、纱窗可以有效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化学防治是使用杀虫剂、驱避剂等化合物和驱赶蚊虫。积极参与卫生机构开展的活动,例如使用杀虫剂喷洒房子的内墙区杀死蚊子、睡觉前使用杀虫剂喷洒房间。黄昏时用驱蚊剂涂在皮肤上驱避蚊子离开、烧蚊香熏蚊等。
记住,只有把您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团结在一块开展工作,才能在您生活的辖区内有效地控制疟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