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带您认识登革热 防蚊灭蚊是关键

2017-08-312964

                               疾控专家带您认识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主要症状

    如被蚊虫叮咬,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特别提醒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病人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登革热预防与治疗

    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治疗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防蚊灭蚊的方法

    最经济、环保、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改造或治理,减少蚊虫的孳生和繁殖。

    蚊子从出生到成蚊离不开水,清除小型积水,断绝它的孳生地是灭蚊关键。比如说露天的积水,哪怕只有一个酒瓶盖或一片包装纸内的积水,只要积水时间超过一周,就有可能成为它们的孳生地。大家应该及时清除生活环境周边可形成积水的各类容器、杂物和垃圾等。不用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应尽快清除,如果还需要使用应倒置存放,让它不能形成积水。还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尤其是那些隐藏在绿化带或草丛中的一次性包装盒、饮料瓶等垃圾,由于不宜被太阳直晒,容易长期积水,形成蚊子绝佳的孳生场所。不经常用的井、养花草的水瓶、景观喷泉等地方也是蚊虫常见的孳生地。只要每隔三四天换次水、养个鱼、放点灭蚊幼剂,或者让静止的水域变成流动水域等,就能行之有效的防治蚊子了。地下车库集水井、小区周边雨水井、下水道、电缆井等,如有积水,也会成为蚊子的孳生场所。这些地下管道可以使用防蚊闸等设施阻止蚊虫飞入,也可适当使用长效缓释的灭蚊幼剂使蚊子幼虫不能在这些环境中生存。自然界中还有大量天然的蚊子孳生环境,比如天然的石穴、树洞、竹子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等。如发现这类孳生场所可采用填平洞穴或用砍刀将竹桩砍裂等方法,使其不能积水。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封闭室内与外界的通道、使用蚊帐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蚊虫进入室内或对家人的叮咬。家中进入少量蚊子,可以使用电蚊拍等方法杀灭蚊虫。如果家中蚊子较多,影响了正常生活,也可以使用杀蚊气雾罐、蚊香等卫生杀虫剂进行化学灭蚊。但要注意及时开窗通风,防止中毒。外出活动,可以穿长袖上衣长裤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暴露皮肤部分可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