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典型病原体肺炎?

2018-11-123044

每年11月12日为“世界肺炎日”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未得到救治或救治不及时都可能导致死亡,尤其对儿童健康的威胁巨大

在儿科门诊,家长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诊断,“不典型病原体肺炎”,在家长的字典里,一般只有病毒和细菌,不典型病原体是什么?有什么危险?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儿科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不典型病原体。

什么是不典型病原体

   不典型病原体也叫非典型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也划在不典型病原体,它们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可以独立存活。不典型病原体存在传染性,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不典型并不代表不厉害,很多不典型病原体引起的症状严重,需要足够的重视。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表现多样,婴幼儿发病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是较为典型的表现,咳嗽剧烈的可能会有类似百日咳样的痉挛性的咳嗽,可以合并发热,也有很多患者仅表现为连续多日的发热,咳嗽轻微,病情进展可能合并胸腔积液,除了肺内的表现,还有可能合并肺外的症状,包括脑炎、心肌炎、肝功能损害等等,严重的肺炎可能导致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严重并发症。不典型病原体感染肺部听诊往往并没有典型的肺部湿罗音,血常规检查往往没有明显的异常,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包括不典型病原体抗体以及PCR定量分析,应用最多的是病原体抗体,包括IgMIgG,具有诊断意义的是IgM,一般在发病一周后升高,因此早期无法检测到,而IgG一般于感染后20天增高,持续约6个月,对于不典型病原体的诊断意义不大,主要提示既往曾经感染不典型病原体。

除了实验室检查,临床医生在疾病的早期以及检测报告尚未明确之前,更依赖典型的咳嗽症状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病原体肺炎往往表现为单侧肺炎,右侧多见,少数为双侧肺炎,可以合并胸腔积液。

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治疗

由于没有细胞壁,因此不典型病原体对于一般的抗菌药物效果不佳,敏感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针对儿童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泰利霉素,而在临床上首选的是阿奇霉素,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者静脉制剂,口服制剂及静脉制剂均为10mg每千克体重,11次,口服一般为吃三天停4天,静脉应用可以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不同长度的疗程,一个疗程停药4天后可根据病情予巩固治疗1-2疗程。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还需要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如果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需要考虑其他类型的药物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药物。

总结

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在儿科门诊非常常见,尤其是4岁以后的儿童,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如果孩子有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且逐渐加剧,需要警惕不典型病原体感染,此外,如果有持续多日的发热 ,无论有没有咳嗽,都需要到医院排除不典型病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