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又到了万物生长的春季,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季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尤其在5月可长7.3mm,而长得最慢月份是在10月,仅可长高3.3mm。
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认为身高是全部由父母遗传决定.....这些都是爸妈在孩子身高方面存在的误区。虽然身高大约有70%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还有30%是有后天努力决定的。只要我们后天给孩子创造有利于生长的外部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后天潜力超过我们。所以说,除了遗传,可以借助其他因素来帮孩子提高身高。
三个关键
营养均衡,远离垃圾食品
除了要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不爱吃肉的孩子也可以多补充豆类、坚果类、鸡蛋等),还需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此来补充骨骼发育中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况且微量元素锌能帮助孩子有更好的食欲摄入更多的营养。要纠正孩子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垃圾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一方面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抑制生长激素的生长,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过早发育,致使骨骺提前闭合。
高质量睡眠
无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生长激素都在夜间分泌,最高峰是在夜间11点至凌晨3点,但需要在深度睡眠状态,才能更好地发挥促进生长的作用。一般从入睡到进入深度睡眠大概需要40-60分钟,所以孩子必须在10点前就要入睡。相对睡得早睡得多但作息不规律的孩子来说,稳定的睡眠周期分泌生长激素更多。
适度的户外运动
运动后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会明显增加。儿童长骨骨骺的生长是需要运动刺激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骨骼的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在骨内沉积,使骨皮质变厚,骨密度增大;能增加骨的血液供应,使骨发育时能摄取到足够多的营养物质。同时还涉及到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的因素。儿童身高发育与平均日照时间密切相关,越是进入发育后期,这种相关性越是强烈。
目前公认的,有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有:
◆ 弹跳运动:跳绳、跳高、跳绳、跳高、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运动;
◆ 伸展运动:单杠、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各种悬挂运动,有助于脊柱和四肢骨的伸展;
◆ 全身性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助于全身骨骼的伸展和延长。
但所有的运动都不要过量,以不疲劳为准,运动量偏大或过大,反而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当然,孩子的身高增长是要遵循一定的速率的。一般情况下,出生第一年约长25厘米;3岁到青春期之间,每年长高不少于5-6厘米;而青春期期间,每年平均长高不应少于8厘米; 临床医学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骨骺在16-18岁的时候就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
所以不要抱侥幸心理,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阶段生长速率的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最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