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由于早产及吸氧造成视网膜血管正常化被中断,继而停止吸氧后缺氧损伤刺激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所造成的新生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ROP是可以治疗的、致盲性眼病,但是治疗窗口期非常短,需要密切观察眼底。它是目前是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发生的?
胎儿眼部血管化的顺序对于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l 妊娠大约16周之前胎儿视网膜无血管。
l 妊娠15-18周时,胎儿视网膜开始血管化。血管由视盘(视神经由此进入眼)发出,并向周边生长。
l 妊娠约36周时,鼻侧视网膜血管化完成。
l 在妊娠到40周时,颞侧视网膜通常完成血管发育。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到视网膜周边。出生后的早产儿由于全身器官的未成熟需要吸氧支持治疗,而高浓度氧的吸入抑制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随着全身情况好转,停止吸氧后,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刺激导致视网膜异常血管化,造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严重者如果不介入治疗会致盲。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引进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儿童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该设备是一种客观、无创的检查方法,性能安全可靠,130度大视野,图像高品质,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和新生儿眼底普筛及眼底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是目前最高标准的眼底成像诊断系统,被誉为“新生儿眼底筛查的黄金标准”,为小儿眼科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自2018年开展此项检查以来,已筛查约3000余例,其中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300多例,先天性白内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常见新生儿眼底疾病数十例,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了新生儿视力的严重损害,挽救了患儿的有用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