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跌倒可造成老年人骨折、头部损伤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老年人及其家人造成痛苦,增加照护负担。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跌倒的发生、因跌倒受伤和死亡的风险均有所增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应该重视预防跌倒。
2.跌倒的发生与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健康状况、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跌倒的发生通常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行为习惯、药物使用、穿着、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衰老可导致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变弱等机能改变,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生理性因素。
穿鞋底不防滑、鞋跟较高的鞋,不合身的衣裤,行为动作过快,进行不适合身体条件的运动等行为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地面湿滑、不平、有障碍物,照明不足,起身时缺乏支撑物,家具过高、过低或摆放不合适等,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环境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关节疾病、足部疾患、认知障碍等疾患,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系统的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增加跌倒风险。
3.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要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
老年人跌倒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跌倒后损伤的严重程度。
应重视跌倒预防,提升预防跌倒意识,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掌握基本的防跌倒技能,养成防跌倒行为习惯。
有过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再次跌倒的风险较大,应更加重视跌倒预防。
4.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
衰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这既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普遍规律,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老年人应以积极心态接受和逐渐适应这一自然过程,根据身体情况主动调整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行动能力下降者应主动使用辅助器具;不站立穿裤,不登高取物,不进行剧烈的运动。
5.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运动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健身舞等运动可较为全面地锻炼各项身体功能。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可以做单脚站立、身体摆动“不倒翁”练习,足跟对足尖“一字走”、侧向行走、跨步练习、平衡锻炼操等;特别要加强对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通过提踵、直腿后抬等方法进行锻炼;耐力可以通过健步走、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得到锻炼。
老年人应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强度,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运动时注意安全,运动前先热身,运动后做放松练习,身体不适时不要勉强坚持运动,恶劣天气时减少室外活动。
对跌倒有所担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因为过度害怕跌倒而停止运动。停止运动可使本就处于衰老阶段的身体功能加速衰退,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
6.穿合身的衣裤,穿低跟、防滑、合脚的鞋有助于预防跌倒发生。
7.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
8.老年人外出时,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9.进行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减少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
10.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跌倒后骨折风险。
11.遵医嘱用药,关注药物导致跌倒风险。
12.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慌张,要积极自救。
13.救助跌倒老年人时,先判断伤情,再提供科学帮助。
14.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建立防跌倒习惯,打造安全家居环境。
15.关爱老年人,全社会共同参与老年人跌倒预防。
跌倒可能威胁每个老年人的健康,预防跌倒关乎每个有老年人的家庭,涉及所有老年人生活场所,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全社会都要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跌倒,广泛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宣传教育,全面提升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素养,进行适老环境建设,共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支持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