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新生倾听未来---从耳聋基因开始

2025-03-0315

2025年三月三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强调听力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全生命周期的听力健康管理理念,并推动信息无障碍和听力语言康复的普及。?

《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3‰,也就是说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3名存在出生听力缺陷问题。

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值得家长们关注的常见耳聋基因有哪些?

GJB2基因:

是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其c.235delC突变作为我国最常见的耳聋致病突变之一,其在耳聋人群中的检出率高达11.9%,临床表现为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

SLC26A4基因:

平常所说的“一巴掌打聋”、“一跤摔聋”都与SLC26A4基因突变有关,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中一些轻度磕碰以及感冒就可能造成明显的听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线粒体12SrRNA基因:

又叫“一针致聋基因”,该基因突变的宝宝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极其敏感,一旦使用耳毒性药物就可能导致药物性耳聋。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帮助此基因突变人群,提前避免耳聋的发生。

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

通过采集出生时脐带血发现是否可能为先天性、迟发性及药物性耳聋。

孕前、孕早期夫妇

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合遗传咨询,提前了解生育聋儿的风险。

耳毒性药物使用者、有家族用药致聋历史者

可提前发现是否携带药物致聋基因致病变异,指导安全用药,避免出现家族母系成员药物性致聋。

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让听力残疾儿童聆听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