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7日,为“国际早产儿日”。
一、认识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全球早产儿发生率呈持续增加趋势,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4%~5%上升到目前的7%~10%。
早产儿根据宝宝出生胎龄可分为:①超早产儿:胎龄<28周;②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③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周;④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
宝宝早产,出生时发育不成熟、体重低,出生后发育落后、患各类疾病的风险更高。出院后家庭的科学管理可以弥补宫内损失,从而改善其日后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家庭护理内容
1.适宜的家居环境
彻底清洁室内卫生,保证环境干净清洁;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之间,卧室每天开窗通风。 宝宝的房间尽可能避免太多人探视,尤其是避免感冒、皮肤感染、腹泻等病人接触宝宝。
2.细心护理
给宝宝穿的衣服要干净清洁,尽量给宝宝穿纯棉、宽松、易穿脱的衣服;接触宝宝前和换尿片后要洗手;宝宝用的奶瓶等用具要洗净并煮沸消毒;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39~41℃)、洗澡时间以2~3分钟为宜;宝宝大便后要及时清洗,以免造成尿布疹;睡觉时,让宝宝平卧位,不用枕头,注意不要给宝宝盖太多衣被,尤其不要遮盖宝宝的口鼻部分;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检查宝宝,尽量让宝宝多休息。
随时保持脐部清洁、干爽,勤换尿片,尿片不要覆盖在脐上,脐带残端未愈前需要由内到外消毒脐带;若发现脐周分泌物或脐轮红肿,应及时就诊。

图1 脐带消毒护理方法
3.喂养与营养
营养是保证早产宝宝体格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早产的宝宝一方面要追赶生长,另一方面短时间内追赶过快会增加成年期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合理的喂养方式至关重要,合理喂养的原则是保持宝宝适宜的生长追赶。
对于出生体重>2kg、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母乳是出院后首选。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儿,可采用母乳强化剂加入母乳的方式来喂养,以增加母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保证宝宝营养需要。具体添加方法需要咨询医生意见。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宝宝体重增长欠佳时,可根据医生建议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家长要学会敏锐地识别孩子饥饿的状态,并尽快满足孩子的需求。另外,父母要从孩子刚开始时的按需喂养,逐步过渡到规律喂养,以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早产的宝宝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儿童眼盲的首位原因,且出生胎龄和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早期筛查和正确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所以,对于早产的宝宝,父母要遵医嘱定期带宝宝到眼科进行ROP筛查。
四、听力筛查
听力损伤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及时对宝宝进行听力筛查,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其听力损失程度,并根据情况采用恰当的医疗手段尽早进行干预。
出院前通过了听力筛查测试的早产宝宝,可以在宝宝满6个月、满12个月、满24个月、满36个月时分别到医院进行听力监测。
出院前未通过听力筛查测试的早产宝宝,需要在宝宝出生后42天左右到医院进行听力复筛,如果复筛通过,则于宝宝满6个月、满12个月、满24个月、满36个月分别进行听力监测;如果复筛不通过,则于宝宝满3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听力诊断检查,并根据听力诊断结果接受相应的治疗。
五、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由于早产儿存在较大的健康状况差异,目前尚无有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接种的国家层面相关共识与指南,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可以咨询相关医生意见后再行预防接种。
全球范围卫生政策均倡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应该按照同龄足月宝宝进行免疫接种,不需要校正胎龄和出生体重。
但请注意:如果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其所生的早产宝宝,出生体重<2kg时,除出生后尽快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外,在孩子1个月、2个月、7个月时应分别接种一剂乙肝疫苗。
六、保健频次早产宝宝出院后需要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以尽早发现发育延迟、尽早进行干预。
1. 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宝宝,建议出院后至矫正6月龄内每1~2个月保健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3个月保健1次;矫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保健1次。
2. 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kg的早产宝宝,建议出院后至矫正1月龄内每2周保健1次;矫正1~6月龄内每1个月保健1次;矫正7~12月龄每2个月保健1次;矫正13~24月龄内每3个月保健1次;矫正24月龄后至少每半年保健1次。
如果医生评估后,宝宝有高危因素,则需要增加保健的频次。
七、营养素补充
维生素A1 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应在出生后1周内补充口服维生素A制剂,前3个月每天补充2000单位的维生素A,3月龄后改为每天补充1500单位。建议一直补充到青春期。
维生素D2 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自出生后1周开始每天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补充400单位;如果宝宝是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则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建议一直补充到青春期。
铁剂3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宝宝铁储备低,生后2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m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使用强化铁的配方奶、母乳强化剂、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时,可以酌情减少铁剂的补充剂量。具体剂量可以咨询医生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