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初的战场

2025-05-1127

凌晨三点的NICU永远亮着温暖的灯光。当整座城市沉入最深的睡眠,这里的监护仪仍在不知疲倦地闪烁着绿光,像浩瀚夜空中的一颗星星。我的手指隔着检查手套抚摸过小生命的皮肤,掌心能清晰感受到这个700克小生命的呼吸。透明状的皮肤下能清晰看到蓝色的血管,在呼吸机的支撑下仿佛看到他顽强的求生欲。

工作25年来,这样的场景不计其数。我们熟稔所有仪器的语言,呼吸机轻柔的嘶嘶声是生命的韵脚,输液泵规律的低鸣是最安心的摇篮曲。这里的每个护士都练就了特殊的本领-------能在监护仪的混响中精准捕捉某声异常的警报,能在消毒水的气味中分辨出新生儿特有的乳香,能用指尖感知比羽毛还轻的脉搏震颤并成功采集血标本,能在比发丝还细的血管中建立生命的通道。

最难忘的是一次转运。尖锐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的夜晚,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喂,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吗,我们这有一个38周的气胸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目前病情危重,家属要求转至贵院治疗。电话挂断后,紧急启动转运团队,转运小床,转运呼吸机,一氧化氮仪器,监护仪,输液泵,抢救箱.......到当地医院后,患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肺60%压缩,高频震荡通气下100%的氧浓度也维持不住基本的氧合,胸穿管中噗噗得冒着气泡。转还是不转?不转患儿必死无疑,转,这样的危重病情在路途中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当我们看到家属迫切又充满信任的眼神时,职业的使命感迫使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当患儿连同转运暖箱、呼吸机一起搬上急救车上时,汗水已经浸透了白大褂。救护车停驶到医院门口时,早有同事做好一切迎接准备,将患儿安全转到病房进行救治。

有时也会在深夜的走廊遇见崩溃的父亲。他们或来回踱步,或眉头紧锁凝视紧闭的房门,仿佛能看到心里牵挂着的他(她)。这个时候我们递过去的不仅是病情告知书,更是几句安抚人心的话语和25年护理经验淬炼出的笃定目光。

晨光照进监护室时,昨天刚完成肺动脉结扎手术的26周凡凡正在挥舞着小手,像在庆祝自己的重生。我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听见走廊传来新生命嘹亮的啼哭-----又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在朝阳升起时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