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夏天有没有这种经历,感觉头晕脑胀好像中暑了,周围人会说来瓶藿香正气水就好了。我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感觉晕乎乎的,因为是炎炎夏日同学就好心提醒我喝一瓶藿香正气水,结果喝完我从脸一直红到脖子根,整个人燥热,差点就去医院了,现在回想起来,中暑症状并没有改善,反而可能引起了酒精中毒!其实类似“藿香正气水解暑”这种“常识”我们平时听得太多,都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它是正确的吗?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带大家来认真盘点一些平时默认的错误“常识”——错误的中药偏方。
1. 首先我们就来讲讲开篇说的藿香正气水解暑的问题。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说白了它主要就是除湿且偏温。而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乏力、疲倦,特别是在烈日的暴晒下,体内会大量缺水。治疗中暑应以解暑、清热、泻火为主,而藿香正气水不仅不能解暑,反而可能加重缺水症状,且藿香正气水是用一定剂量的酒精作为溶剂,很容易引起酒精过敏[1],所以服用藿香正气水还是需要遵医嘱,避免自己盲目用药。
2. 煮枇杷叶可以治疗咳嗽?
其实不然!枇杷叶确实有止咳的作用,但是若是自己去采来枇杷叶,未经炮制,直接煮来喝,不但不能改善咳嗽,可能还会加重咳嗽!因为生的枇杷叶下表面密被绒毛,绒毛中虽然并不含有能致咳或产生其他副作用的特异化学成分,但是绒毛可以从呼吸道直接吸入刺激咽喉粘膜而引起咳嗽,而在煎煮的过程中,绒毛并不易脱落,所以我们临床用的枇杷叶都是先用棕刷刷除绒毛,或生用或再进行蜜炙[2]。枇杷叶苦,微寒,生用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燥咳嗽。所以就算把绒毛刷去了也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用枇杷叶,还是要经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方能合理用药。
3. 何首乌黑发?
何首乌,老一辈的人称它“乌发草”,农村里也很常见,但是地里直接挖来的生何首乌不仅不能乌发,还有一定肝毒性,服用后容易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出现黄疸等表现。那何首乌到底有没有乌须发的作用呢,其实确实是有的,但是需要经过复杂的炮制,要用一定比例的黑豆煮成黑豆汁,然后取何首乌块用黑豆汁拌匀后炖或者蒸或者晒,得到制何首乌,这样就消除了生何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增加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2]。但是炮制后的何首乌仍然是有一定肝毒性,只是毒性甚小,属可逆损伤,故不宜超剂量长时间服用,所以个人还是切勿盲目使用,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其他药物合理用。

4. 板蓝根预防感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提前喝板蓝根能预防感冒这类说法,特别是病毒流行的秋冬季,其实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不仅达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会消耗人体的正气,导致胃气受损,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板蓝根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而对于体虚、无实火、无热毒或是风寒感冒,板蓝根是完全无效的,它不适合治疗风寒感冒,更不能作为预防药物。预防感冒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保暖、注意环境卫生等,通过跑步、跳绳等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除了以上重点描述的这几种,还有服用野外采摘的生苍耳子能治疗鼻炎?并不是,相反可能还会引起中毒,因为它没有经过专业的炮制;土三七能治疗跌打损伤?事实是土三七有毒,含有吡咯烷,对于肝脏的损害是难以逆转的等等,还有好多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说法其实往往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或中药剂师的意见,辨证施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切勿盲目相信和使用所谓的“中药偏方”。
欢迎大家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中药房咨询,服务时间为每天的8:00-17:00。
参考文献:
【1】保健医苑《藿香正气水不是中暑的特效药》ISSN:1671-3583,CN:11-4679/R
【2】中药炮制学/蔡宝昌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978-7-80231-4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