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2012-09-031846

本报讯 50岁的陈女士血型是Rh阴性(该血型非常罕见,也称“熊猫血”),8月中旬,她来到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做子宫肌瘤手术。手术中,医生为她输入了400毫升她自己的血。这是10天前她确定要做手术时,医院从她身上抽出并贮存在血库的血。

陈女士的这种用血模式就叫“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在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既是最安全的一种输血方式,更能大大节省血源,缓解血源紧张状况。

在绍兴市妇保院,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7月份,该院自体输血率已占临床用血总量的65.5%,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用血量来自自体输血,只有三分之一需要其他献血者捐献。这个比例不但是整个浙江省内医院最高的,就是整个华东地区也是最高的。

该院输血科丁主任介绍,医院的自体输血采用3种方式:贮存式、稀释式、回收式。前置胎盘产妇,有产科大出血史的病人,以及患恶性肿瘤的病人,一般都会采取贮存式输血方式,即手术前提前1~2周把自己的血储存下来,手术时再回输进体内。贮存式不但安全,而且费用也远低于异地输血,一次只要200元左右。后两种方式则在手术中或麻醉前收集病人血液,以备手术输血需要。

据了解,我市的自体输血自2009年起步,随后市级医院的自体输血率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1年底的13.71%。自体输血率提高的背后是政府主导,强力推行的结果。市政府以奖代补,鼓励医院购置自体输血设备,2010~2011年,全市25家二级以上医院自筹近1000万元,购置自体输血仪器。同时,市政府将自体输血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