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阿瓦提,一个南疆的边城小县,它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之地。农业资源较为丰富,是新疆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林果种植基地。我院儿科诊疗组长、副主任医师张霖积极响应号召,从2014年3月起将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医工作。这里选取几篇张霖医生的工作手记,共同感受援疆医生的情怀。
在新疆1个多月,回望援疆前后一路走来的点滴:
响应号召,从容赴疆
2013年11月的一天,绍兴市第八批援疆医师报名正在进行,当时我的爱人正在天津出差,经过简单电话沟通后,我毅然作出了报名援疆的决定,并早早地来到人事科填报申请表并办理相关手续。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无不对我以高级职称、诊疗组长以及近50岁的年龄参加援疆感动诧异,但我毅然响应组织号召,从容投身援疆事业。尽管父母年迈,身体多病,期间父亲还突发急性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住院15天;母亲有长期饱受高血压、冠心病的折磨。但正是由于父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安顿好了父母、妻女,怀揣着思念于2月24日离绍,在省委党校经过2天集中培训后于2月26日踏上了援疆的征程。
投入工作,尽心尽职
经过休整,于3月10日正式到阿瓦提县人民医院上班。当天,我与该院儿科的全科室医护人员见面,并参与上午的主任大查房,了解儿科病区的情况,及时融入到了该院的医疗环境中。
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医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二级甲等医院,设有23个科室,编制床位290张。儿科病房位于医院早年建造的一座3层临街的小楼,所以房间及其它设施比较陈旧。儿科规模不小,固定床位44张,实际每天都要加床仍满足不了住院病患的需求,病房基本均是3人间,由于常常加床,因此室内更显拥挤与杂乱。病区科主任为维族女医生,曾到杭州省儿童医院进修,另外共有5名医生,其中维族2名,医生中有2名毕业还不足1年,但仍独立承担着日常的医疗工作。病房夜班医生还需承担门急诊的工作。门诊有一名固定的医生,每天要接诊一百多人,工作也特别辛苦。
住院病人中肺炎病人占了大多数,但由于病人多来自村镇,文化素质均较低,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和科学喂养知识匮乏,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因此内地少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经常有,重度脱水和心衰、呼衰病人也较多。
勇担重任,积极救治
由于科主任从3月12日起外出公干近半个月,我承担起了科室的晨间大查房,重危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从3月19日起,考验与险情不断。当天下午连续来了3位重病人,一个转阿克苏地区医院;一个高热抽搐病人,及时处理缓解;另一个是一个20多天新生儿,来时呼吸不规则,口周发绀,反应差,马上预吸痰,吸氧等抢救,半小时后口周转红,呼吸规律。3月20日中午12点,又收治一个高热、意识障碍的患儿,面色发灰,刺激无反应,眼窝明显凹陷,口周发绀,呼吸表浅,心肺未闻及异常,肝大4cm,四肢肌张力低,末梢循环差;考虑重度脱水,蒙被综合征,立即予以吸氧,扩容纠酸及其它对症处理,半个小时后该患儿意识恢复,口周转红,生命体征趋于平稳。3月26日中午又收治一个昏迷、持续抽搐的患儿,3个月大,考虑脑炎,立即通知病危,重症监护,吸氧,脱水、止惊,抗感染纠酸等对症处理,患儿病情逐渐控制,抽搐停止。3月27日中午又成功抢救一个重度昏迷,心跳骤停的患儿。
援疆的第一个月,尽管险情不断,但在我和当地的儿科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及时、得当的处理,数位重危症患儿得到了妥善救治并转危为安,得到了绍兴援疆医疗组组长陈海龙副院长及其他同事、患儿家属的好评。
热心公益,参与义诊
3月18日上午,我在阿瓦提县人民医院的全体援疆医师参加医院组织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在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开展义诊活动。义诊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才结束,共接诊了300多名农牧民。其中,我为数十名儿童进行检查和治疗。作为援疆医生,竭尽所能参加各类义诊活动,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地为阿瓦提县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绍兴援疆医务人员的共同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