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今年预计有4万“马宝宝”降生,创近十年新高》追踪
大医院的产科资源“透支”了
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乏人问津
我市出台产科建设“三年计划”应对生育高潮
“金马年”成为绍兴近十年来生育高峰年。据预计,今年全市分娩产妇总数将同比增加20%左右,市民生育需求同我市产科医疗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生育高峰的压力多集中在大医院。为了迎接4万左右的“小马仔”顺利诞生,我市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是否能够分流?卫生部门接下来又有哪些应对高峰生育的措施?
大医院的产科资源“透支”
孕产妇产前检查和分娩多喜欢往大医院跑,导致市区几家大医院的产科资源几近饱和。
以市妇保院为例,今年1~7月产科门急诊93251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6.47%,分娩6702人,同比增长18.68%。虽然去年该院已未雨绸缪,改造职工餐厅为病房,增加产科床位,但床位仍吃紧。
记者在绍兴第二医院了解到,作为开设产科的综合性医院,最近几个月该院产科门诊数量也一直居高不下,为了缓解接诊压力,医院还特别开辟一部分妇科病房用于接收产科病人。
位于柯桥区的市中心医院产科近200张床位也不够用,考虑到11月、12月又将是一波分娩高峰,医院临时把三人病房改成四人病房。可即便如此,孕产妇的产检、分娩都免不了要排长队。
此外,市第五医院妇产科虽然产科规模不大,但25张床位最近也很少有空闲。最忙的时候,需要分娩的产妇要等待1到2天才能安排床位,急产孕妇则直接进入分娩室。
基层医疗机构产检乏人问津
一方面大医院面临巨大的生育压力,而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门诊却乏人问津。
“事实上,孕产妇的建卡、大部分产检均可就近到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而且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具有接产能力。”市卫生局医政处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来建卡的孕妇只有40多位。”市区城东稽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产科建卡门诊医生表示,一般性的产科手术难度并不大,如果有更多的孕产妇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建卡、产检、分娩,就能有效实现分流。“且与上级医院比,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我们的建卡、孕期检查,包括整个产后的回访、产后42天的健康复查都是免费的。”
记者了解到,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孕产妇开展孕期保健服务,准妈妈整个孕期所要历经的产检次数约为8至12次,大部分产检完全可以就近在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
市卫生局基妇处负责人表示,基层医疗机构专人负责包括跟踪随访、产后访视等孕产期保健服务,一旦发现孕产妇有高危因素,可及时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确保孕产妇在孕期能够安全、平稳度过。
全市产科资源实现大布局
此外,为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引发的生育分娩高峰,我市卫生部门还在近期专门出台相关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产科发展建设。
按照新出台的意见,2014年至2016年,我市卫生部门将合理规划全市医疗机构的产科布局,使得全市产科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记者了解到,全市共有47家基层医疗机构,今年起也将通过队伍建设、医疗技术提升、内部改造挖掘、对口支援等形式,加强基层产科建设。
其中,今年市直马山镇卫生院、斗门卫生院将在现有产科床位数的基础上增加10%以上,产科开放床位分别达到30张和20张,缓解了市区产科压力。皋埠卫生院通过市妇保院和市人民医院重点帮扶,年底前将组建产科病区。
此外,新昌县妇保院也已经筹建完成,目前正在试运行中,待验收后近期将正式开张。此外,投资5个亿的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已列入政府工作,正在加快建设中,2016年底前将投入使用,一期将开放400张床位。届时各县(市、区)辖区内都将有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