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市妇保院医护人员发明专利多

2015-06-031607

    本报讯 急救时经常需要用到气管插管技术,但现有的的插管要么不“可视”,要么难以调节插管在气管内的弯曲度,使一些“困难气道”患者难以插管成功,针对上述不足,市妇保院麻醉科医生滕永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明了一种“软硬兼具可曲可视电子气管插管镜”,近日,该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该插管镜由镜杆、镜柄、转轴、连接件、操作杆和显示装置等几部分组成。滕永华介绍,它最大的特点是,可随着患者气道的改变,随时调整气管导管的变曲度。由于插管在气道内的“运行”可实时显示在手机般大小的屏幕上,医生可根据视频,通过外部操作杆来操纵导管的变曲度。

    而市面上的气管插管设备往往要么不“可视”,要么难以调控弯曲度。如传统的纤维支气管镜,太软,难以调节导管曲度,易卡在声门处,难以在日常或紧急状态下或咽喉部出血多的时候使用。再如美国产硬性光纤弹,需要口腔外预先塑型,但每个患者气道曲度不同,有时需拔出体外多次塑型,观察时需外接庞大的显示器,难以日常使用。

    滕永华认为,自己发明的“软硬兼具可曲可视电子气管插管镜”,克服了传统可视喉镜和气管镜的不足,可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全身麻醉插管,也可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急救插管。“对少量‘困难气道’患者来说,几次插管不成功可能会危及生命,但可曲可视电子气管插管镜则操作简单快捷,因此这部分人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据了解,滕永华从2002年开始就已着手该项技术的研发,并手工制作了几台电子气管插管镜,目前该项技术仍在试用验证阶段。据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检索,目前国内还查不到类似产品。滕永华和同事据此申报的省级公益项目课题——《软硬兼具可曲可视电子气管插管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即将结题,他希望这一技术能引起医学界重视,造福更多的患者。

    另悉,今年以来,市妇保院杨黎星的《外连便携式氧气枕》、吴若雅的《舒适型乳旁加奶器》等发明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一线医护人员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小发明,都不同程度地方便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