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医院十件大事

2016-02-051995

    1.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马山镇卫生院、袍江医院(妇产科)、上虞妇幼保健院建立医联体,与新疆阿瓦提县妇幼保健院签署两院医疗合作协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携团队落户医院,成为绍兴市首批“国内名医专家工作室”之一;接受各区(县、市)急危重症病人转诊,派专家下基层指导抢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实现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均次费用零增长,平均住院日进一步缩短,基本药物与抗菌药物使用、剖宫产率和百元耗材控制等多项关键指标领先省内同类医院。

    2.举行建院50周年系列活动。以“俭朴务实、突出公益、渲染文化、凝以聚力”为原则,举行系列公益活动:“关爱女性 呵护乳房”活动,免费为1000名女性朋友提供乳腺体检服务;“关注矮小,助力成长”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绍兴站活动,传播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走进妇保,走近分娩”体验活动让全市50余对准爸准妈们真切体会“分娩过程”,增强自然分娩信心;党员干部、青年团员走进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为老人和孩子送上健康体检;举办建院五十周年成就展、老前辈座谈会、“我眼中的妇保院” 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传递职工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的院风和情怀。

    3.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上级委党委部署,以专题党课、“三新”学习讨论会、遵纪守法专题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开展院领导“听建议、提要求、抓廉政”为主题的全体中层干部谈心交心活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实行老院区院领导值班制;开展医德医风查房;修订完善医德考评制度。

    4.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制定方案,落实责任,通过优化诊区设施布局,逐步对门诊进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改造,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开设无痛人流、妊娠期糖尿病一日病房;提供多项便民设施,深化“先诊疗、后结算”自助服务;扩大预约比例,实现分时预约;推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加强信息支持,提供信息查询;全面实施整体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等举措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市卫计委组织开展的第三方综合满意度测评中位居第三。

    5.开展岗位设置和岗位评聘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岗位设置和岗位评聘管理工作,出台《岗位设置和岗位评聘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设置岗位总数874个,专业技术岗位为医院主体岗位。高级岗位设置中,突出“医”的岗位比例,并向临床一线倾斜,确定医师(诊断)、护理、医技、其他等四类专技人员的高级岗位数量比例,并明确了各专业推荐评聘原则。

    6.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信息化。全市范围内启动《出生医学证明》电子档案工程,实现电子化查询功能提高效率;产妇分娩信息网络登记化繁就简,所有助产机构产妇分娩信息在卫计委网站上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实行网上送检。实现全市信息质控全覆盖。

    7.实施学习型医院建设方案。以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机会。通过开设院内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升级等举措,进一步树立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采用院内学分制,强化考核奖惩机制,评出学习型科室3个;开设妇儿讲堂和妇儿学苑,举办管理干部读书会等各类讲座26次,有效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8.实施全员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青年人才成长计划,19名青年人才进入院级各类培养对象;选派各级医务人员赴国内外进行业务技能的进修与学习,外出进修47人,赴国外研修交流9人,7人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参加各级各类继教培训453人;积极鼓励广大医护人员在本专业领域进行深造和研究,提升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

    9.通过国家爱婴医院复核。全员动员、全员参与,通过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完善制度、常态监管等措施,有序推进复核迎检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率,逐步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规范产科、儿科服务,强化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产科、儿科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母婴健康。

    10.门诊二期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440万元、改造面积8090平方米的门诊二期改造工程于2015年底前陆续竣工,共计增加床位68张,增加医疗用房面积5300平方米。儿科病区、产科门诊、儿保科、急诊室、消毒供应中心、病理科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