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选择母乳还是奶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宝宝出生那一刻开始打响。国家卫计委最近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在十几年间下降了近4成,0到6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其中农村30.3%,城市15.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应纯母乳喂养,并坚持母乳喂养到宝宝2岁及以上。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钱科长呼吁社会和广大产妇朋友,一定要认识到母乳喂养重要性和支持母乳喂养。今年的8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强调母乳喂养是保障出生人口健康,提高民族素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喂养可满足宝宝同时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促进宝宝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成熟,调控免疫系统发育,防止宝宝生病,预防成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也多多,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防止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等。另外,还要告诉妈妈的是:乳房是个神奇的供需器官,宝宝吃得多、奶就产得多,吃得少奶就产得少。出生最初几天,宝宝从妈妈身上带来了能量,因此,初乳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除非疾病状态。另外,母乳喂养还能增进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母乳喂养过程中的良性刺激能促进婴儿情商、智商发育。总的来说,母乳是既不花钱又方便合适的最佳婴儿喂养品,0-6个月的宝宝纯母乳喂养完全能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要。
那么,母乳喂养为什么不能到位?
据分析,原因复杂,但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很多女性没有认识到母乳的巨大好处及其不可替代性。没有树立母乳喂养足够信心,遇到问题时不坚持、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克服不了某些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因素,如分娩后最初几日乳汁较少(孩子饿得哭闹),上一代人反对(怕饿坏孩子)等。另一方面,很多女性没有认识到人工喂养(配方奶粉喂养)的潜在危害。比如,增加哮喘和过敏的患病率,增加中耳炎患病率,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肥胖发生率;影响视觉敏锐性和精神发育等。因此,我们特别希望广大产妇朋友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在孕前就要接受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学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识,最好家属共同参与,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此外,工作压力增大,以及支持母乳喂养的公共设施缺乏,都是导致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的产妇很容易实现母乳喂养。给宝宝最好食物的愿望,以及一定会有母乳的信心让她们克服各种困难,横下一条心,实现母乳喂养。
要做好母乳喂养,产后哺乳宜“三早”
哺乳“三早”指的是: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早接触:母婴皮肤接触应在生产后1小时以内开始,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分娩过后,新妈妈即可将宝宝带在身边,保持母子肌肤相亲。她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待产、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宝宝在皮肤接触时很快安静下来,此项措施不仅能促进母婴情感上的紧密联系,也使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尽早形成。
早吸吮:出生后1小时以内开始吸吮母亲乳房。在分娩后的头一个小时内,大多数新生儿对哺乳或爱抚都很感兴趣,利用这段时间启动母乳喂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宝宝留下一个很强烈的记忆,以后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吸吮。由于尽早地让婴儿吸吮了乳头,可使母亲内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和泌乳素,前者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泡,可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早开奶:第一次开奶的最佳时间是在分娩后1小时以内。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是一种带黄色或清澈的糖浆样液体。初乳富含蛋白质和抗体,可避免新生儿感染、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还能宝宝早期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婴儿早开奶意味着孩子早得到第一次免疫,特别是宝宝出生后5小时以内的乳汁免疫物质最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