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全面两孩”后高领产妇增多,早产儿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2016-11-111956

     近年来早产儿,包括极低体重早产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月17日为“世界早产儿日”,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专家表示,随着高龄产妇及试管婴儿的增多,早产儿出生比例在不断增加,且大部分的早产儿病情都较危重,呼吁社会多关注早产儿的救治,避免出现悲剧。

    我市早产儿数量上升明显

    据了解,我国对早产儿的定义为妊娠满不足37周分娩的新生儿,他们体重低于2500克,生命力弱,须进行特殊的照料。中国是早产儿人数最多的第二大国,每年出生的早产儿180万左右,约占全部新生儿的10%。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基数将变大,再加上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绍兴市妇保院儿科大科主任、新生儿监护中心主任蒋叶均主任医师介绍,如今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全面两孩后高龄产妇以及试管婴儿的增多、促排卵药物的不当使用、人工流产的增多以及孕妇在孕期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等原因,我市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早产儿发生率较去年提高了2%左右。其中,该院新生儿监护中心收治早产儿中的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数量从2010年的38人,已上升至2016年1~10月的118人。

    早产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首要原因

    早产不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继肺炎之后导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产儿、极超低体重新生儿由于没有在子宫里足月,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常伴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非常大,死亡率很高。

    另外,10%~20%的早产儿还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缺陷,导致今后出现脑瘫、癫痫、智能低下、发育迟缓和学习困难的情况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早产儿的成长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干预,培养完善早产儿运动、语言、情感和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尽早达到正常的成长指标。

    预防早产应做好定期孕检

    对此,该院产三科主任、再生育门诊、营养门诊专家阮秀兰主任医师提醒,预防早产的发生,孕期孕妇应做好定期孕检。尤其,怀孕时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孩子早产的几率比普通孕妇大,孕妇有急性病,宫颈口大,宫缩剧烈,工作压力大,身体劳累等情况,早产的几率也会增加,如有宫缩剧烈、下体出血、羊水破裂等情况,那么就是早产征兆,应该及时送医院。

    专家提醒,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免疫代谢类疾病的高龄孕妇,再次怀孕之前,先要把基础疾病控制好,在内科医生和产科医生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够顺利度过孕产期,减少早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