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力应对生育高峰。2016年国家“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医院以应对生育高峰为重心,全面整合资源,全院动员,全员参与。深挖内部潜力,扩容床位,增加门诊力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危急重症处理能力;精准预测孕产妇信息监测,畅通绿色通道;平稳有序度过了生育高峰。
2.以G20安保为契机落实安全生产安全医疗工作。开展“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活动。落实对保卫、消防、危化物品及易爆易燃物品管理、医患纠纷处理等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全面修订医院各类应急预案并汇编成册,加强急救技能培训,修订实验室风险评估和生物安全体系文件,开展反暴恐消防演练,提升全院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隐患处置能力。
3.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全面预约诊疗,开展全市首家市民卡诊间结算;推行无痛人流、医疗美容科、产前诊断日间手术;缩短检验科报告时间,提高孕产妇三维B超检查预约率;急诊急救实现无缝衔接;完成门诊雾吸室、B超室诊室及候诊区域、中医药房、血库(HIV)实验室等区域改造;改善服务流程,启用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实现“门诊--住院”和“出院-随访”无缝连接。
4.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落实马山镇卫生院、袍江医院、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与上虞区妇保院与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医联体建设。制订《分级诊疗转诊实施方案》,2016年,平均住院日持续缩短,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长控制达到目标值,药品占比下降到17.92%,临床路径实施率达42.13%。
5.实施“专业细化、学科整合”业务发展规划。产科区域专病中心顺利通过验收,产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升,Ⅰ类急诊剖宫产DDI时间进一步缩短,最短仅7分钟;新生儿科成功救治620g超低出生体重儿,顺利开展脐静脉置管及早产儿生长发育体格监测;熟练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根治术等高难新技术;盆底疾病诊疗技术进一步发展。
6.接受省大型医院巡查。根据《浙江省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年度)》要求,制定巡查实施方案,分解工作,明确责任,对照标准,落实自查。专家组通过人员访谈、检查台帐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医院反腐廉建设、贯彻落实“九不准”情况、医院管理和经济管理四部分内容进行了检查。医院工作获巡查组专家的肯定。
7.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成立绍兴市妇幼健康素养专业委员会,制订工作指南,落实“12345”工作任务清单。开通“妇保在线”;制作“11件”精品课件,编写“10本”科普教材;遴选出“100名妇幼健康讲师”,开展“100场妇女健康移动公益讲座”,实施人流后关爱、育儿科普培训、儿童亲子早教7000人次,走进1662个产妇及患者家庭;健康教育受惠“五万“人群”。在市卫计委组织的首届“绍兴健康好声音”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中我院2人获金牌讲师,1人获银牌讲师,1人获优秀讲师;临床药学室制作的“白雪公主历险记——哮喘急救小知识”微视频获中国健康科普大赛(疾控赛区)三等奖。
8.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上级党委统一部署,医院党委以专题党课、专题讨论、微学考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实施党建网络教育院内学分制管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列出支部、党员问题清单,落实举措。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在市直机关工委半年度检查中获得充分肯定。
9.完成机构整合。根据市编委文件精神,原绍兴市妇幼保健中心和绍兴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市生殖保健院>整合成绍兴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中心由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统一管理。整合后的新机构承担全市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围产保健、妇女儿童疾病防控、助产技术指导、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婚前医学检查等妇幼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以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管理、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等职能。
10.完成新一轮中层干部及诊疗组长、护理责任组长竞聘工作。遵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院开展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工作,通过资格审查,述职(演讲)面试、民主测评、人事考察、任前公示,重点岗位报经市卫计委同意等程序,选拔出72名同志为医院新一轮中层干部。4月份,完成了全院主诊医师、护理责任组长竞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