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 现代女性幸福的源泉
当前,许多已婚育的女性变得格外“矜持”——她们不敢跑、不敢跳、不敢咳嗽、不敢大笑、不敢打喷嚏,甚至不敢向人靠近,这是因为人到中年,女性盆腔内起支撑作用的周围肌肉和韧带逐渐出现老化、弹性减小,使她们患了一种被称为“社交绝症”的病,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有资料显示我国已婚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大便失禁或便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在美国,每年约有16万女性要求进行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治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的女性,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健康的身体,她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工作压力、生育、人到中年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阴道脱垂、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却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自卑与情绪沮丧、食欲、性欲低下等身心障碍,我院作为我市首个医疗单位,引入微创盆底重建术让我们的女性同胞解决烦恼与痛苦。盆底重建术是由法国的Michel提出应用网片辅助开展的一项安全、有效、省时和微创的技术;并有北京协和医院予以改良,符合国人特点开设的一项先进技术;它不仅能治疗子宫脱垂,还能恢复盆底正常解剖结构,修复薄弱组织,恢复盆底脏器工作。
我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徐华林经过澳洲、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医疗点经过精修后,首次引入该技术,并于12月22日完成我市首例妇科盆底重建术。该病人40岁左右,患有重度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伴有腹部下坠感,排尿困难入院。鉴于该患者子宫功能完好,如果采用传统手术,则要进行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复,这样做的好不仅不能保留子宫,而且以后复发概率极高。经过一番商量后,我院徐医师征得该患者同意,并请省妇保专家一同完成了我院首例盆底重建术。手术非常成功,5天后出院。截止目前,我院已完成此类手术多例,均十分成功。患者子宫脱垂或尿失禁症状消失,生活中又出现了笑容。据徐医师介绍,这样的患者出院后几乎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只要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即可(如长时间从事提举类重体力劳动)。该手术利用1992年,Delancey提出了解释盆底功能的 “吊床假说”,即认为尿道位于盆腔内筋膜和阴道前壁组成的支持结构(“吊床”),这层支持结构的稳定性又依赖于通过侧方连接的盆腔筋膜腱弓和肛提肌,随着肛提肌的收缩和放松可使尿道上升或下降。尿自禁是通过耻尾肌前部和尿道横纹括约肌的收缩以及“吊床”功能的激活所致尿道管腔的关闭来实现的;当“吊床”功能缺陷时,可产生近端尿道高活动性或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盆底重建术正是利用之一原理通过辅助提升尿道转至加强其支持结构治疗阴道脱垂、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