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秀玮 通讯员 吴姣儿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5/10万,死亡率约为3/10万。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位妇女患上宫颈癌,每20分钟就有一位妇女死于宫颈癌。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过,妇科专家表示,早期宫颈癌可以防治,没那么可怕。
近日,市区48岁的陈女士,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平时忙于工作的她,感觉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忽视了健康体检。就在去年,社区邀请她参加绍兴市城乡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结果显示宫颈高危型HPV16阳性,这可不得了,预示她可能患上了宫颈癌。
此后,陈女士到我市一家医院做了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当时把她吓哭了,经该院妇保科符孜牧副主任医师解释后,陈女士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宫颈癌前期病变,只需做一个小手术就好了。上月中旬,陈女士在该院进行了宫颈锥切手术治疗,目前陈女士已完全康复,工作生活没受任何影响,以后定期复查就好。
符孜牧医生说,陈女士是非常幸运的,她通过宫颈防癌检查,发现了宫颈癌前期病变,进行了及时治疗,得以治愈。治疗宫颈癌,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都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临床分期、病变范围、患者年龄、全身状况以及合并症等,决定治疗措施。
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据符医师介绍,高危型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但它并非只通过性传播,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女性感染HPV。HPV是女性常见感染,其中70-90%以上的HPV感染会在1-2年内通过人体的免疫力自动清除,但仍有10-30%的女性感染HPV后不能清除病毒而成为持续感染,这些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此外,宫颈癌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危险性行为、多孕多产、遗传、营养因素、吸烟、不做宫颈癌筛查等等。
了解了宫颈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对预防宫颈癌很有帮助,目前宫颈癌的预防包括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以减少HPV感染。比如适龄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做好性生活的卫生,固定性伴侣,合理使用安全套。强调科学洗手,在任何双手可能接触到外阴的情况下,都要用流水和洗手液规范洗手等。同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均衡膳食,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
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是定期做宫颈癌筛查,治疗宫颈的癌前病变。“宫颈癌筛查主要是宫颈的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这两个检查;建议21岁(有性生活后)开始做;检测时间为月经完全干净后3天的任何时间,并要求此前48小时内不要有性生活、阴道冲洗和阴道用药;如果检查正常,间隔1-3年做一次;检查结果异常的需要到宫颈门诊做进一步阴道镜检查。如果从55岁开始,十年的检查都是正常的,那么到65岁可以终止筛查。”符孜牧医生还提醒,二级预防中,HIV感染等免疫力低下患者,宫颈疾病治疗后妇女等特殊人群的筛查可咨询专科医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接种HPV疫苗的女性仍然需要定期筛查。通过这些检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效果一般都非常好。
如果已经发现患病的,就需要启动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了,即根据宫颈癌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和姑息治疗。
早期宫颈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和白带异常等,要保持警惕,及时就医;对于宫颈筛查出现异常结果的诊断和治疗、关于HPV疫苗接种,应该去专业医院,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所以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