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2020-02-182997

 用逆行而上的勇气,用忠诚职守的担当守护人民的健康。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英雄,他们,就是疫情防控战争中的“坚强逆行者”。我院余亚君、张春华、俞伟燕、丁红燕、吕燕、施王芳等6名医护人员作为绍兴市第三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成员毅然出征。

 初到武汉

 2月9日晚上19点,她们站在了武汉的土地上。过去的12个小时像幻灯片似的一帧一帧地在她们的脑海里快进、回放着……

 那天清晨,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是医院的来电,征求询问去武汉抗疫有无问题,张春华出奇冷静,“没有问题”脱口而出。然后,她告诉在厨房准备早餐的老公,老公听了放下手中的早餐,呆呆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有太多的不舍和担心。但她深知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医院护理骨干,她责无旁贷。是的,余亚君、俞伟燕、丁红燕、吕燕、施王芳等5名医护人员的情况也都类似,没有拖泥带水,立场坚定,意志坚定。经过简短的出征会后,她们剪短了头发,准备了赴武汉的防护及相关医疗生活必需物资。舟车劳顿,但她们心中是领导、同事、家人的一句句暖心的鼓励和叮嘱。是的,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早日打赢这场防疫战,平安归来!


 积极备战

 “首先佩戴N95口罩、帽子,紧接着就是防护服、鞋套,然后穿靴套、戴手套,然后再穿隔离衣,然后是带第二层手套、口罩,然后就是护目镜......”

 6名医护人员经过稍事休整,辗转来到武汉市黄陂一中体育馆“方舱医院”。在这里,队员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严格落实规范防护,熟悉工作流程及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等相关内容。随后,队员们在住地自己反复地练习、不断地强化,因为她们深知,只有规范操作流程,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进舱工作

 2月14日,余亚君开始进舱工作。穿上防护服,第一次打开隔离门的一刹那,她告诫自己,这不是演习,这是真实的战场!她们面临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看到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她找到舱内护理组长,开始了解情况,按照工作分工,学习各班工作流程,迅速接手工作。看到舱内病人情绪稳定,对她们的工作也非常满意、连声道谢,在那一刻,她感觉医护职业价值得到了体现,更会用满心的热情来收治这些病人。一班岗忙碌 6小时,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当下一个班的护士们来接班时,她才发觉自己早已汗流浃背,双脚沉重不已。

 据余亚君介绍,在众多的患者中,他发现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被子整整齐齐,衣服也还整洁,但情绪特别低落。出于关心和好奇,她挤出时间和他聊天。原来他是一位退伍军人宋洋,老家在江苏,女朋友是武汉人。女朋友前些日子得了肺炎,他不顾自己安危,辞别父母来看望女友,不幸的是他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假如没有疫情,假如没染上肺炎,他们的情人节本可以很浪漫,但现在却只能在方舱里度过,所以他很焦虑。余亚君了解后,不动声色地用自己平常积累的心理支持技能,和他攀谈,听他倾诉,还送给了他一本睿智而又有趣的历史书,让他能够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鼓舞他树立信心,让他坚信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他终于开心地笑了。现在他还住在方舱医院,但他出院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捐血浆,贡献抗体,帮助治疗重症患者。

 2月17日14时,余亚君担任组长的10人绍兴护理团队已经独立承担起了黄陂方舱医院的一组护理岗,包括舱内患者的护理治疗、预检分诊岗、进出舱院感管控、舱内外物资的准备调配等工作。她们连续工作6个小时,如果包括穿戴防护用具、消毒等估计一个班次下来,没有10个小时是无法完成的。

 愿疫情早点结束,每个人都能摘下口罩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


 后方保障

医院在后方时刻挂念着我院6名驰援武汉医疗队员,积极采购她们需要的医疗生活物资,目前已将满满13箱物资送到她们身边。2月16日上午,我院党委书记何炳福、院长袁敏等党政领导带领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分组前往我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员的家里,看望慰问她们的家属,并送去慰问金和部分防护用品。同时,还与队员们一一连线,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她们的工作生活状况、身体情况等,并叮嘱她们一定要保重身体。也请她们放心,医院会尽全力照顾好她们的“后方”。


 和我们一样,她们也只是普通人,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面对严重疫情,也会害怕恐慌,只不过是穿上了那身衣服,便忘不了当初的誓言,放不下那份肩扛的责任。

 她们主动请缨,肩负责任;她们用赤诚之心,献温暖之爱。致敬最美逆行者!愿所有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员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