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新版指南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对其进行扩充,内容更加全面、完善。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黄雪英表示,该指南很重要,家长应该详细学习其中知识,为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黄雪英说,学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面、充足的营养是其正常生长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学龄期是建立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其受益终身。根据新版学龄儿童膳食指南,让孩子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这5条是核心准则。
其中,大量的证据表明学龄儿童吃不吃早餐,早餐营养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膳食营养摄入、学生学习表现、大脑思维发挥,并对学生身体的耐力带来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膳食指南要这么具体地提出准则,不仅要强调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建议中小学的饮食应做到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油、高糖食品。
黄雪英提醒,含糖饮料也是青少年饮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量的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当中的添加糖如果过多的话,不仅有引起龋齿风险,还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超重肥胖实际上是能量摄入太多,没有及时得到消耗,而其他营养素摄入又不均衡。所以对于肥胖的儿童来说,有时并不是营养过剩,只是能量过剩,有些微量营养素实际上还可能存在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