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开始,市妇保院儿童肥胖门诊就忙了起来,来门诊的儿童中,不少存在肥胖问题。“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肥胖儿童存在‘吃得多、动得少’的毛病。儿童肥胖问题应引起家长足够重视。”该院儿童身高体重管理中心主任徐金亮说。
黄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体重已接近40公斤。对此,黄先生很苦恼:“孩子特别喜欢吃,尤其爱吃蛋糕、面包等甜食,很担心出现健康问题。”“你看,表格中列出的易引发肥胖的食物(名称),孩子全打了‘√’。”徐金亮对黄先生说。
有一天,徐金亮接诊了18名青少年儿童,其中14人的体重达到肥胖标准(10人为重度肥胖)。有一名14岁的小孩,身高约1.60米,体重已达75公斤。“已超标准体重50%,属于重度肥胖。”徐金亮说,进一步检查发现,这名小孩还患有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这孩子比较‘宅’,又喜欢甜食,一年就增重约10公斤。家长逼他去运动,但他坚持不了。”徐金亮说。
据了解,1985年,我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仅1%,近几年这个比例持续升高。2021年,市疾控中心对我市监测点校13268名中小学生开展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结果显示,超重检出率为16.46%,肥胖检出率为14.64%。
肥胖儿童为何越来越多?“现在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中饮料、零食不断,一些家长在临睡前还要给孩子加餐。”徐金亮说,有一些家长认为,肥胖不是病,属于“营养好”的表现,未意识到超重和肥胖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
“肥胖儿童都有一个‘通病’:运动少,饮食不合理,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徐金亮说,肥胖会影响儿童发育,诱发性早熟,还易造成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儿童肥胖门诊,专家会评估病情,并结合合理饮食处方和专业的运动指导,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减重。”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肥胖等常见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科长邢超说,主要表现为静坐时间长(如长时间做作业、看电视、玩手机等)、体育锻炼不足以及户外活动缺乏,“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
“孩子的一日三餐要搭配合理,尤其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少吃零食、油脂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徐金亮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督促孩子开展慢跑、跳绳、打羽毛球、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活动20分钟至60分钟。此外,鼓励孩子暑假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